一、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分析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二是道路运输领域工程车辆安全管控待加强。三是建设施工领域高处坠落风险突出。
二、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工作主要特点
(一)强化风险隐患管控。市安委办以“平安护航亚运”为主线,采取企业自查和部门抽查的方式,全面深入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建设施工领域持续开展全市建筑工地平安护航行动,检查企业(点位)11518个。道路交通领域严厉查处加塞、严管路违停、网约车和出租车违法等十类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的交通违法行为。消防领域持续推进燃气消防安全整治,累计排查燃气经营、充装企业和餐饮场所14642家。城市运行领域完成市政老旧燃气管道燃气管线改造20.49公里,完成庭院管道改造86.786公里。工业企业领域开展船舶修造企业安全检查督导,督促建材、有限空间等5个社会化服务项目开展第二轮隐患整改。危化品领域开展亚运场馆周边危化品企业全覆盖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全部纳入全生命周期整改闭环,整改完成率100%。
(二)防汛防台工作平稳收官。市防指建立高效协同的“1833”联合指挥体系,市、县两级防指同步建立联合值班值守机制并实体化运作;围绕“八张风险清单”,组建8个风险研判小组,及时研判下发提示单、预警单、指令单;建立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机制,及时叫应叫醒各岗位关键人第一时间进岗履职。今年以来,橙色预警叫应29万人,红色预警叫应5万人。气象部门启动灾害性天气业务服务应急响应8次、重大活动保障3次,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87次。林水部门针对病险水库、山塘落实“险库放空、病库限蓄”措施,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预警叫应和人员转移。城管部门启动城管系统应急响应26次,历史积水点和市管下穿隧道均落实“一点一方案”。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完成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完成10处地质隐患点综合治理。交通部门做好应急力量前置调度,关停建设工地28个。
(三)强化城市侧保障协调工作。市亚运保障协调组组织各行业部门针对涉亚场馆及周边重点区域开展多轮全覆盖排查,共排查点位26万处。供电领域完成重要用户用电改造提升。通信领域对重保站点进行24小时盯防巡检,确保重要场景网络性能感知良好。无线电领域完成“三高”(高山、高楼、高塔)检查。生态环境领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高效做好开闭幕式空气环境保障。气象保障领域完成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开幕式彩排、开幕式气象保障等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全力做好年末安全生产工作。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巩固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成效。要按照安全标准不降低、安全工作力度不减弱、安全防范措施不中断的要求,平稳有序做好应急状态向平稳常态化的转变,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各地安委办要抓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严格落实“两个一律”工作要求,持续落实常态化巡查检查,把重大事故隐患作为督导检查的重点,进一步推动落实“四方责任”。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分析今年来本地区本行业发生的事故及重大隐患存在的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切实抓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年终安全生产工作,并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行动要求,压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全市社会面持续安全稳定。
(二)持续做好重点领域安全管控。要结合年终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落细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确保全年工作顺利收官。道路交通领域:聚焦重型货车、危货运输、客车等重点车辆,紧盯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临水临崖、长下坡、事故多发点段等危险路段管控。消防领域:加强对居住出租房、生产经营性自建房(沿街店铺)、工业企业、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体、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坚决整治违规动火用电、易燃材料装修、锁闭阻塞逃生通道、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违规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等突出问题。建设施工领域:聚焦重大项目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特种作业等突出风险,加大对无证作业、违规作业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加强项目地下空间施工安全监管。城市运行领域:扎实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规充装、非法储存和异地流转“黑煤气”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烧烤店、小吃摊、大排档等排查力度。工业企业领域: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加大对高温熔融金属、涉爆粉尘、危险作业等事故易发环节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危化品领域:加大对危化品企业高危工艺、特殊作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三)切实做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灭火工作。11月1日,我市已全面进入森林防火期,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结合落实“林长制”,不断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范的工作机制,优化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要深化针对性隐患治理,扎实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严格网格化风险管控,加强用火审批,加密林区检查点、检查巡护频次,严防火源进山入林,特别是祭祀、燃放烟花爆竹和农事用火要专人盯守,切实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要加强全覆盖的防火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加大森林火灾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群防群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