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16/2023-27337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1-01
发布单位: 杭州市教育局 主题分类: 教育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48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11-01 15:01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编号:杭教提〔2023〕146号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第483号)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杭州市教育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加强新时代杭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稳步推进劳动教育在全市学校中落实落细,目前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的工作。

一、在加强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2022年8月,杭州市教育局拟定,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了《杭州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文件对“十四五”期间我市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维联动工作机制。在出台《杭州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后,我局又出台配套文件《杭州市中小学“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评定规范》《杭州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我市教育局,共同探讨家庭劳动清单的相关问题,肯定了杭州教育的率先做法。

二、在强化落实到位上下功夫

落实劳动教育不是喊口号,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到位。市教育局要求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义务教育学校用好劳动课程省定教材,普通高中落实好通用技术课程国家教材。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及学校周边为主,中学、高校以校外为主兼顾校内。“劳动周”活动以集体劳动、社会劳动实践、社区校园劳动服务等多形式开展。各地各校在省、市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基础上,建立本区域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引导清单及家校联动落实机制,确保中小学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

三、在拓展劳育阵地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课内”劳育阵地。鼓励学校教师参与到劳动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劳育专业建设全过程,比如萧山区中小学超过70%的学校开设开发了农事体验、家政劳动、职业体验、创客创作等课程。

二是打造“校内”劳育阵地。对标省中小学劳动实践相关装备指导意见,努力配建中小学校劳动实践教室。如临平区教育局自2022年开始,全区新建学校在设计之初规划校内学农基地,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场地),现有学校想尽办法开辟校内资源,为学生劳动实践创设空间。

三是创新“校外”劳育阵地。杭州市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并取得良好成效。如富阳区投入2亿多经费打造的阳陂湖“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试运行,为区内外学生校外劳动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近两年,全市已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国家级1个(富阳区)、省级1个(萧山区),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国家级1个、省级5个,省级劳动实践基地15家。

四、在挖掘区域特色上下功夫

通过自上而下系统性地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各区、县(市)逐步形成了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一是劳动教育课程多彩。如上城区教育局完善“1+X”劳动课程。围绕“1”,推进课程与少先队品牌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家务劳动活动等“X”项目有机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的好品质。二是劳动教育模式多样。如富阳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将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走出了一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新劳动教育之路。三是劳动教育评价多元。如西湖区以“数字赋能、关注过程”为抓手,通过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尝试再造评价流程,建立具有记录、评价、激励、反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系统,有效发挥学生评价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下一步,杭州教育将秉承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宣传各地各校的劳动教育形式、内容和成果,鼓励和呼吁更多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劳动教育,不断加强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育。

一是配齐配足师资力量。目前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还是存在普遍缺乏的现实状况,我市正努力逐步实现按编制和课程标准配备劳动教育教师、教研员,优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到2025年,打造市级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100个,培育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学校100所。二是打造多元实践阵地。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借助相关部门协调企业、公司、农场、场馆等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满足中小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和职业体验需求,打造“杭州特色”劳动教育实践版图,支持建设综合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到2025年,培育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0个。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德体卫艺处 张敬礼      电话:89583558

杭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