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即将呈现的“金桂”盛宴
时间:2023-10-20 11:16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即将举办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将会有哪些新的惊喜?主火炬如何点燃?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在10月19日上午先后举行的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媒体吹风会与媒体见面会上,开闭幕式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开幕式团队主创人员介绍了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各项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并为大家“剧透”开幕式的精彩亮点与暖心细节。


开幕式筹备进展顺利

亚残运之火即将在“大莲花”点燃,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杭州。“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2日19时30分开始,节目时长约85分钟。这样的时间设置一方面考虑到现在天色晚得早,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运动员能够早点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比赛。”杭州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李一青表示,目前从几次全流程彩排演练情况来看,筹备工作整体进展顺利。

“这次亚残运会开幕式,坚持数实融合,力求通过主题短片、表演创意、数实视觉等表现手法,传递‘残健共荣、同等尊重’的价值理念。”李一青表示,截至目前,已累计排练219场、合排演练6次。她还透露,为聚焦展示“科技助残”,开幕式将积极创新火炬点燃方式,彰显杭州高科技和数字化。

在场馆运行方面,将全面打造无障碍环境,增强无障碍通达性,累计改造无障碍坡道60余处,增设无障碍轮椅席位196处,配备无障碍卫生间26间、厕位67个。同时,在观众组织上充分考虑残疾人特点和需求,在沿用“地铁+大巴”运输模式的同时,采用“专列专站”方式,最大力度便利交通出行。此外,将错时错峰优化交通,精准落实安保安检,周密做好应急保障。

“我们按照‘理解需求、尊重个性、注重细节、残健共享’的理念,以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人文化关怀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努力让来宾感受到杭州的城市温度和浓厚的赛会氛围。”李一青介绍,轮椅等辅助器具配备和维修服务都已准备到位。同时,1030名“小青荷”、46名专业志愿者也已全员到岗。


科技之手助力梦想点亮

两个亚运,同样精彩。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介绍,开幕式将分为“心相约、永向前、梦闪耀”三个板块,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形、音、情”。届时,金桂之花贯穿始终,开幕式将变成一场桂花盛宴。

“形”是这次开幕式的代表形象,包括桂花和“印”。“开幕式上,寓意为‘逐梦折桂’的金桂花将再次回到现场,从一朵彰显杭州之韵的‘金桂之花’,到22组金桂花团借助威亚从分散到汇聚,进行多次造型变化,时而形成流水,时而形成拱桥,最终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金桂花冠’。”沙晓岚透露,随后36名健全舞者与36名轮椅舞者配合舞蹈,以残健共融的精神浇灌成“金桂之树”,通过AR虚拟视效配合,释放出象征着梦想与荣耀的“金桂之光”。

“这次亚残运会开幕式,我们想让大家记住更极致、更纯粹的美好—— 一朵微小淡雅却香气馥郁的桂花。”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总撰稿人吕媛揭秘了为什么这次开幕式文艺演出要选用“桂花”作为创作灵感。

“桂花不是单独成枝的,都是成团成簇的,有着团聚的力量,每个人都不孤独,有爱的关注。桂花的香气就像我们对亚洲再一次的欢迎之意,热烈而久长。同时,桂花逆时绽放的力量、枯萎仍香的坚韧,就像残疾运动员积聚而爆发出来的体育精神。”吕媛介绍,开幕式的三个节目表演单元将呈现三个人生阶段,从生命起初、成长道路到奔赴荣耀的征途,15分钟的时间却长及一生的旅程。

除了“桂”,还有一个代表形象是“印”。“残疾人运动员们因反复练习身上留下的伤痕,轮椅车轮在地上形成的深深印记,这些是他们努力的痕迹,也是他们成功的印记。所以我们通过西泠印社的中国篆刻艺术展现‘金石为开’,将短片中金石篆刻的手法与现场残疾人运动员‘刀锋战士’的肢体动作相结合,把‘东方美学’‘中国式浪漫’创造性融入体育精神。”沙晓岚说。

在“音”的方面,亚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曲《我们的亚细亚》将继续沿用,表达残健共融的情感理念。同时,在国旗入场、升国旗奏唱国歌、主题歌三个仪式环节,将由专业老师带领残疾人及健全人演员共同组成的手语方阵,以手语表达的方式演绎国歌、《我的祖国》等歌曲,最后由观众席中的志愿者带领全场观众,用手语伴随一同唱响主题歌。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情”。点燃主火炬将是开幕式的最大亮点之一,这次承担点燃主火炬重任的是吉祥物“飞飞”。届时,“飞飞”将再度借助科技的翅膀,作为文化和幸福的使者与火炬手一起点燃主火炬,将全场的氛围推向最高潮。

亚残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吴艳则表示,在开幕式排练的两个多月里,我们看到了杭州作为一个数字化发展的智慧城市,有很多全球领先的科技,也看到杭州对残疾人的人文情感表达。开幕式以艺术化的嫁接,去展现科技为中国当代残疾人的助力,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棒火炬手将以强脑智控的机械手臂与“桂冠”交握,科技弥补了身体的缺憾,更夯实了逐梦的信念,这是开幕式的又一大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