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49492940/2023-0008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1-09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 |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七张清单”为牵引,围绕“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保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2022年度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2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7起、死亡111人,同比下降29.4%、25.5%,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故。全市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1起。
二、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分析
(一)安全生产方面
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下降趋势。
2.建设施工领域高处坠落事故较多。
3.道路运输领域机非事故仍然较多。
4.城市运行领域事故社会影响较大。
5.较大涉险事故防控压力较大。
(二)自然灾害方面
1.自然灾害总体情况平稳。2022年,全市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总体情况平稳,未有人员因灾死亡。
2.梅汛期不典型,台风影响较小。2022年,我市梅雨期16天,较常年明显偏短,全市平均梅雨量98毫米,为常年平均梅雨量261毫米的37.5%。第11号台风“轩岚诺”、第12号台风“梅花”强度大,但未对我市未造成重大影响。
三、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工作主要特点
(一)安全生产方面
1.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发挥“七张清单”突破性抓手作用。多跨协同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纳入省级清单问题32个,整改销号22个。纳入市级清单问题133个,整改销号102个。二是运行重大隐患举一反三整改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深化“60日隐患暗访督办闭环法”,建立“七张问题清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举一反三整改常态化运作机制,今年以来市级开展隐患曝光3期,区县开展隐患曝光79期,共曝光整改隐患422处。三是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消防安全大检查大整治、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等专项行动,各专委会、各部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全市累计查处隐患39万余个,罚款8300余万元,停产停业整顿771家。
2.强化督查督导。一是市领导带队督查。6月、10月,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带队,分成14个督查组对区、县(市)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两轮督查检查。二是安委会开展督查。市安委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及有关部门,每月一次开展常态化督查;6月,组织消防等7部门组成7个督查组在各地驻点开展为期10天的集中督查;8月起,牵头11个专委办、市住保房管局以及专家、社会监督员组成服务指导组,对各地开展全覆盖集中服务指导,共检查镇街(部门)127个,企业(场所)1637家,发现问题隐患4887个。三是开展“三年行动”专项督查。打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行动收官战,对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导,完成市级777项、区县4439项工作任务,建立规范性文件10个、常态化机制11项。
3.全面发挥专委会作用。道路交通专委会:严查酒驾、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共查处工程车违法16.51万余起,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骑快车道等违法410.24万余起。建设工程专委会:聚焦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支模架等重大安全隐患风险,开展建筑施工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行动和“除风险、保平安,护航二十大”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7514人次,检查项目5804个次。工业企业专委会:聚焦工业企业危化品使用、有限空间、涉爆粉尘、高温熔融等高风险领域,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常普常新和隐患排查治理,完成999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整治、1772家工贸25项重点任务清零整治、5706家重点企业防范火灾爆炸事故整治和208家自建燃气整治。城市运行专委会:开展燃气安全隐患“百日攻坚”活动,共检查4372次,整改隐患5755个;开展道路塌陷隐患整治,完成道路塌陷隐患监测2000.15公里,发现空洞212处、脱空991处并落实立整立改。旅游专委会:开展文旅行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共出动执法2383人次,检查文旅场所1111家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新业态旅游高风险项目安全巡查,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和使用;开展旅游用车和导游安全专项督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790人次。危化品专委会:开展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高危细分领域、环保设施等重大安全风险专项整治,聚焦危化品全周期治理和数字化赋能,有效提升全市3个化工园区安全防控能力和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共整治重大安全隐患26个。消防专委会:开展村(居)民自建房治理,累计排查自建房3.9万栋,督促整改隐患1.3万处。持续深化畅通“生命通道”整治,严厉打击违规动火电焊等违法行为,办理违规动火、违规用电、违章操作等重点案件处罚1031起。交通运输专委会:开展公路事故多发点段专项整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百吨王”超限超载货车专项整治和“两客”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公路与运输本质安全水平。商贸专委会:在全市商务系统开展护航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对商业综合体及超市等进行全覆盖安全生产检查。农机渔业专委会:深入开展农业行业隐患大排查,加强渔船、农机、农家乐和农村沼气安全巡查巡检工作。职业病防治专委会:部署开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二)自然灾害方面
1.全面做好防汛防台工作。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市防指组织气象、水利、规划和自然资源、交通、城管等部门和相关区、县(市)开展会商研判112次,下发工作提示单21份,启动防汛应急响应5次,抽查基层防汛责任人781名,叫应县乡责任人1724人次、村级责任人7888人次,向社会公众发送预警短信78900人次。二是强化防汛隐患排查和整改。全市共开展3轮全市面上的防汛大检查、2轮交叉检查、4轮专项督查和6轮联合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8.8万人次,检查各类点位10.8万余处,消除各类隐患9000余处。三是全面落实“八张风险清单”管控。汛期,市防指对各区县(市)下发防汛防台“八张风险清单”综合风险管控指令,加强八大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四是健全完善防汛防台工作机制。结合前几年防汛防台实战经验,从极端天气应对、应急指挥协调、短临预警处置、重点领域防范、公众宣传指引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不断健全完善防汛防台各项工作机制。五是建设防汛防台多跨应用场景。汇聚气象、林水、城管、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的雨情、水情、台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实时数据,实现全市防汛防台相关静态、动态数据上图;建立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预警平台,构建直达村级网格员和受影响人员的叫应和应对闭环机制,确保预警通知及时到岗到户到人。六是推进基层防汛基础能力建设。严格落实防汛防台行政首长负责制,调整到位县乡防汛防台行政责任人215名、基层防汛责任人3.9万名。全市已完成基层防汛标准化“5+1”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组织体系健全、责任全面落实、风险精密智控、救援高效有序、灾后恢复迅速、运行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应急体系。七是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开展乡镇综合救援队规范化建设,落实每个镇街不少于50人、村社不少于30人的抢险救援队伍,汛期累计出动救援队伍649队次、救援队员6397人次、防汛装备1863件次。全市53个重点乡镇680个多灾易灾村完成三大件和四小件配备。
2.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深化森防指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严格落实例会、通报、约谈等工作制度。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灭火的第一道防线,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和手段广泛宣传,注重运用正面先进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三是切实抓好专项行动。在重点时段部署野外火源治理、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祭祀、农事、林业生产等用火管控力度,做到隐患早排除、早整改、早落实。四是突出重点管控。聚焦春节、清明、十一、春耕秋收等重要节点以及高森林火险期,对旅游风景区、林区输配电设施周边等重点地区及易发生火情的重点部位,“一老一小”、进山作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加强精准管控。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加快火情早期处理队伍建设,加强装备配备,构建完善的森林火情早期处理体系;加快护林网格划分和护林员配备,配齐配足护林员,充分发挥其前哨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全力做好全市安全生产管控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本盘。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要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提示督办、巡查通报、组团服务等工作机制,强化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落实“市、县、乡、村、企”全覆盖责任体系,实现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突出高风险行为,细化制定“四张清单”,迅速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行动、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排查管控行动、安全生产责任传导落实行动和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四大行动”。要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化60日隐患曝光举一反三运行机制,机制化推进督查督导和集中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常态化推进隐患整改“回头看”复核,加强隐患整治闭环管控。要围绕“平安护航亚运会”主线,部署并细化落实平安护航亚运会各项工作方案,持续提升风险研判、应急处置和监督执法能力,为高水平办好亚运会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紧盯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道路交通领域要加强大型客车、重型货车、危化品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易结冰积雪、团雾多发、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风险路段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酒驾、“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建设施工领域要强化危大工程安全管控,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民工宿舍、消防设施设备等安全检查,坚决杜绝盲目赶工期、抢进度施工;紧盯自建房和危房治理,加大对小散工程、零星工程的交叉作业、用电安全的排查力度。消防领域要重点围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集体宿舍、厂房仓库、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等重点场所,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整治,聚焦违规使用可燃材料、违章用火用电、安全疏散通道不畅以及消防设施损坏停用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城市运行领域要深入推进燃气领域安全大整治,切实加强市政设施运行、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持续做好路面塌陷检测,地铁保护区巡查,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工业企业领域要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坚决杜绝因盲目施救引发的恶性事故;加大对各类自发形成园区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粉尘涉爆、自建燃气等企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扎实开展隐患清仓见底行动。危化品矿山领域要加大对危化品企业高危工艺、特殊作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矿山采空区、塌陷区和尾矿库的安全检查监测,强化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地下矿山顶板和尾矿库治理。旅游领域要加大对室内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等旅游新项目、自驾游带来的野景点和网红打卡点等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住宿业的安全监管,防止逃生通道锁闭、消防设施不完备导致事故发生。其他领域要结合各自特点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三)持续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论述,坚持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提高防汛防台救灾整体能力。要建立防汛岗位责任制宣贯、预警预报叫应、基层预案修编指导等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加强基层防汛防台能力。要做好迎亚运防汛防台保障工作,细化“迎亚运 保安全”专项防汛方案,重点开展亚运场馆和运动员转场线路专项检查,做好迎亚运防汛防台保障工作。要持续开展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平灾转换”基础。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实现应急物资“储得全、采得到、调得出、用得上、补得齐”。要构建完善森林火情早期处理体系,筑牢森林火灾综合防线。
(四)切实做好年终岁尾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要聚焦人员密集场所、交通出行、农林牧渔生产、企业开复工、水电供应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持续开展检查督查,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高危企业的安全指导,强化重大危险源、瓦斯、危大工程、易燃易爆气体等监测和检查,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要做好低温雨雪冰冻防御准备,加强日常监测预警预报和动态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雨雪冰冻天气预警,严防暴雨、暴雪、大风、大雾、寒潮等极端天气对交通通行、能源保供、农业及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防范农村冬季取暖导致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风险。要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特别是在春节、元宵等森林防火紧要期,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大巡查巡护、安全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控力度,坚决防范森林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