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政务公开工作围绕服务经济稳进提质、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拓展平台、输出打法、提升效能,以“奔跑者”姿态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
一、从“1”到“1+N”整体推进,构建立体式平台矩阵
聚焦权威性、时效性、公信力,做大做强主平台、主阵地。一是坚持“一体两翼”,做好线上公开平台的“破与立”。管好用好政府网站主平台、主阵地,打破政务办公系统、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政府信息在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发声。发挥政务新媒体流量大、受众广的优势,创办政务新媒体掌上公开专区,打造“政在议”“政在看”“政在问”等8个“政在”系列(政在议、政在看、政在问、政在说、政在办、政在听、政在答、政在督),搭建群众“指尖上的政务大厅”。去年以来,该专区公开信息5099条,政策类信息单条阅读量最高达10万+,累计阅读量达3300万次。持续加大政务新媒体管理力度,坚持疏堵结合,持续清理“僵尸”账号,末位淘汰“弱势”账号,累计清理注销账号494个(原账号数617个,现剩余账号数123个),清理率达80%,各区县均已建成“1+N”政务新媒体矩阵。二是坚持“四级联动”,打造线下公开专区的“纵与横”。坚持能用、实用、好用的原则,一体化推进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在市县两级,依托政务大厅打造“公开综合专区”,实现查询服务、政策直播、申请接收一体共享;在乡镇(街道)、园区,聚焦涉企政策、涉企帮扶、企业办事高频事项,重点打造“公开企业专区”,通过“公开企业专区”办理业务的时长缩短50%以上;通过在村(社区)开设“公开基层专区”,推动基层“三务公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坚持“多张图谱”,搭建门户公开专栏的“分与合”。坚持信息跟着业务走,栏目跟着信息跑,公开跟着栏目定,强化对重点领域信息的细化分类与整合集聚,细化梳理12张公开标准目录,创新绘出“共同富裕”“助企纾困”“营商环境”等12张专题栏目“图谱”,对重点领域信息进行集约式、点对点式公开,公众“一站式”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比如,围绕助企纾困“图谱”,创新开展“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活动13期,上线“易企帮”“助企工具箱”“助企云直播”等栏目,实时收集企业面临问题,及时回应企业所需,目前已累计公开助企类政策59件,助企服务类信息560余条,助企反馈类信息130余条。
二、从“功能”到“智能”服务大局,打造高效化场景应用
坚持数字赋能政务公开全过程,以公开助力中心工作提质增效。一是以“公开”创优营商环境。围绕公民和企业“一件事”,推进数据公开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构建“网购式”公开办事模式,实现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公开、“好差评”闭环。比如,针对政策涉及部门多、系统多、层次多,企业掌握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在“企业码”基础上迭代升级“一指减负”应用,实现一指查询、一指评估、一指办理,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4.35万家企业匹配政策类信息300余万条次,为企业减负达171.2亿元,惠及企业287.2万家(次)。二是以“公开”助力共同富裕。坚持需求导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出发,梳理实事项目和惠民政策,推出“共富班车”场景应用,实时公开“班车”运行动态,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去年以来,已发出慢病服务、优教共享、村游富农等5批36辆“共富班车”,惠及群众超6000万人次,截至目前,“共富班车”场景应用累计关注超225万人次,获点赞416万人次。三是以“公开”助推市域治理。全面推进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全生命周期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和专题会议纪要除涉密议题外原文公开。有效落实行政执法公示等“三项制度”,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比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覆盖率达98.84%,结果公开率达100%。全域推广“数字乡村一张图”应用,通过遥感监测智能比对,将建筑物变化、水土保持监测等结果进行点位公开,提升治理实效。
三、从“单干”到“团战”协同创新,探索多元化公开路径
围绕公开主责主业,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政务公开的新路径、新模式。一是实行“直播+政策”强互动。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政在问”直播间,以“直播带政策”的全新形式,围绕重点热点,由部门局长或业务骨干作政策直播解读、与网民互动。目前,“政在问”直播间已累计开展直播35次,最高单次直播在线人数达10万+。今年以来,围绕公民和企业“一件事”智能速办,创新打造“局长带你浙里办事”系列直播,邀请部门局长为企业群众系统解读困难群众救助、申领失业保险金、公积金办理等50余项“关键小事”,目前已累计直播9场次,观看达70万人次。二是突出“公开+业务”深融合。对照国家和省工作要点,在全市面上细化出14大项25个具体任务举措,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同时,针对公开重点难点和短板弱项,创新提出市级部门年度政务公开五大行动,推动“政务公开+部门业务”深度融合,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运作模式,努力推动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比如,联合市信访局、市新闻传媒中心打造政务公开“民呼我为”热力榜,通过月初梳理企业群众12345热线高频咨询事项清单,月中联审确定5大类热点问题并交办相关部门作权威解读,月末在“湖州发布”主动公开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开原则。三是立足“基层+项目”促创新。为推进基层政务公开走深走实,增强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调动区县积极性、创造性,结合区县政务公开特色及已有成效,大力推出“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基层特色项目。今年以来,与区县共同策划打造5个标志性项目,成熟一个全市推广一个,努力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区县经验、湖州模式。比如,基于便民、高效的原则,长兴县创新开发依申请公开掌上APP,并在“浙政钉”成功上线,集成了依申请公开的申请端、数据端和办理端,初步形成了依申请公开掌上申请—掌上受理—掌上审签—掌上答复—掌上统计的线上案件办理全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