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98/2022-2681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农提〔2022〕47号 成文日期: 2022-08-11
发布单位: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71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22-08-11 16:15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杭波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乡村振兴、城乡共富”杭州样板的建议》(371号)收悉。经研究,现复函如下:

一、关于产业引领方面

杭州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16666”工程,培育高质量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深度挖掘乡村资源,将文化创意与传统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有机融合,推进产村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推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6+X’实施计划”。在引进投资乡村景区运营主体的同时,积极引导旅行社与乡(镇)村落景区开展战略签约,实现转型发展。2021年,全市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26万人次,实现经营总收入83亿元。

二、关于数字融合方面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振兴行动,加速推进乡村三网融合,实现行政村4G信号全覆盖,百兆光纤接入率达 100%,使农村和城市实现“同网同速”。率先在全省上线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率先实现集体“三资”数字化管理100%上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数量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完成高水平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3个、在建7个,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0个,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40个,认定数字牧场14个。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创建电子商务村 294 个,全市农村电商销售额达 186 亿元,同比增长12.7%。实施数智化管理,完善数字追溯平台,实现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风险可管控、去向可查证,建德的“3832”追溯办法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临安区“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建德市“建村钉”等 3 个场景入选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第一批优秀应用。建德数智草莓列入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

三、关于文化赋能方面

组织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区、县(市)设计因地制宜的载体活动。联合每日商报、杭州之声等媒体开辟“乡风文明 共同富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专题专栏,为提升乡风文明、促进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在“督”“评”“传”等环节上深化乡风评议,在全市农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机构。红白理事会一般都在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基础上,制定实施红白事办理流程、标准要求,并纳入当地村规民约公示上墙。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完成15家、累计建成1954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支持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区、县(市)发展,其中数字诗路e站富阳体验中心、河桥古镇“狐妖小红娘”国漫数字化景区、桐庐书香同城、淳安文创客厅、建德心安文化小镇等重点文化项目均顺利建成,成为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在之江文化产业带上下游延伸区域内,重点围绕文旅产业融合、乡村文化振兴等主题,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昌化8300文化体验中心临安线上市集上线,梅城严州活态府、千岛湖水下古城文化创意街区业态稳步提升。对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5区、县(市)共安排专项资金415万元,用于当地重点文化项目扶持。其中富阳“鹿之葵”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临安篆刻人才培养工程、桐庐深澳百匠艺术文化街区建设、淳安大下姜(大墅)文创街区建设、建德“稻享”农创客直播室建设等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项目获得市级竞争性分配资金扶持,扎实带动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四、关于民生服务方面

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完成融合型、共建型城乡教育共同体89所学校(校区)结对,建成名师乡村工作室125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100%。全面深化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基层就诊率达 68.82%,县域就诊率达 93.46%。医保户籍人口参保率为99.72% ,实现了应保尽保,精准落实困难群众资助参保及救助政策。实现救助标准全市域统一13224 元/年,提前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目标13000元/年。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社保体系,新增财政支出4.16亿元,惠及全市47.66万名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市区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到310元/人月,山区三县(市)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到不低于275元/人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居全省之首。

五、关于生态建设方面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互联互通,新建农村四好公路 243.11公里。新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4个,日处理规模20吨以上的处理设施实现标准化运维3986个,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覆盖率。建成市级美丽样板城镇31个,创建省级美丽城镇17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9个。完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村 525 个(其中精品村175个)、特色精品村30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3个、省美丽乡村风景线7条。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试点38个,发布《未来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建成环湖、沿山、沿江、沿路、沿河、湿地、公园、乡村绿道 8 种类累计4200公里,打通了13个区市间、区县间省级绿道交界面。12条绿道获评全省最美绿道,总量居全省第一。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我市萧山区召开。

六、关于制度创新方面

全面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按照“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发展要求,谋划研究“十四五”时期及当前“三农”(乡村振兴)工作,编制了《杭州市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1+4+N”系列政策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精准性。实行清单化管理,制定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点项目清单(2021-2025年)》。优先保障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全市每年统筹不少于100亿元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确保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七、关于党建人才方面

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研究“三农”工作,带头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抓县促乡、抓乡带村,把乡村振兴纳入各级大党建工作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乡镇党委“一线作战部”作用。从严落实“1234”基本规范和 13 项经常性工作,提升农村党员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在杭州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活力,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扶持激励。一是加快探索完善杭州市乡村职业经理人制度。突破传统乡村产业技术人才范围,完善农村职业经理人引育办法,引导各区、县(市)从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转型,针对性解决村集体经济动力不足的问题,引进专业经管人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探索“乡村市场化运营”模式。实现乡村运营从单一行政力量向多元市场、社会力量的转变。三是深化实施“三培养”工程。坚持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示范引领,积极调动村两委班子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优化村级资源和村属企业产业基础,带动各类美丽乡村建设与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势利导,共同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村庄运营新模式。

下一步,杭州乡村振兴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引领,放大杭州省会城市优势,按照“数字赋能、变革创新”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七富行动”,落实变革创新和示范引领“两张清单”,重点在六个聚焦上做文章,全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杭州乡村振兴样板。

衷心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城乡共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关心支持,并多提宝贵意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7月22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

联系人:卢永军,联系电话:852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