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98/2022-26816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农提〔2022〕44号 公开日期: 2022-08-11
发布单位: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528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22-08-11 16:01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经济界别小组:

《关于超常规提升西部三县市“造血”功能的建议》(528号)收悉。经商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现复函如下:

一、关于超常规引进产业项目

为推动山区4县跨越式发展,杭州首创“区县协作”机制。近三年,全市各协作组累计向西部县市提供协作资金共计12.336亿元,实施协作项目389个;实施产业转移项目164个,完成投资额85.84亿元。每个协作组落实协作资金、每个联乡结村帮扶集体筹集帮扶资金均高于上一轮标准,用于协作帮扶地区共同富裕项目建设。如海康威视桐庐基地项目,既破解滨江高新产业困于供地、劳动力等瓶颈,又引导桐庐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千岛湖智谷大厦等飞地项目,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推介千岛湖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休闲旅游等资源,有利推动淳安飞地经济的发展。在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开展“产业招商、平台招商、精准招商”,推动形成招商引资“一盘棋”全市统筹格局。通过实施重大项目策划生成行动,指导西部县市厘清产业基础和发展目标,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发展和错位布局实际,确定重点产业赛道,实施精准招商、靶向攻坚。去年,市县两级联动协作,联亚高端智能物流装备与机器人技术生产线项目、噢麦力项目、立邦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华东区域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成功落地西部县市。我市将实施产业投资引富专项攻坚行动。一是强化产业投资规划引导。围绕山区4县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度对接全市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需求,差异化确定产业投资细分赛道。根据山区4县整体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及产业细分赛道谋划成果,编制重点产业平台“一园一业”,引导重点产业平台布局,强化与东部地区融合发展。二是提升产业投资平台能级。依托协作城区产业优势,以协作双方共建产业分园形式,支持山区4县在县域内建设产业平台。推进淳安经济开发区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帮扶。借鉴推广滨富、滨萧等合作模式,支持桐庐、建德与主城区(平台)设立以特别合作区(园)等形式,推动先进制造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三是大力导入产业投资项目。发挥市级招大引强专班在主攻产业积累的资源,赋能山区4县导入优质项目。推动市级产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等市级部门为山区4县对接产业招商资源、导入重大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全市产业项目跨区迁移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利益共享等相关制度,鼓励主城区、主平台“裂变”项目有序流转至山区4县。四是加大政策要素配套支持。聚焦山区4县产业细分赛道,制定“一链一策”。推动省市有关政策向山区4县倾斜,叠加政策合力。支持山区4县重大产业项目优先纳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强化各类资源和指标保障。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国有资本和担保公司等对山区4县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和投资引导作用。

二、关于超常规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 “放管服”改革为统领,以数字化赋能为突破口,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深化改革攻坚,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2019年10月,我市被确定为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2021年9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从2018年底的全国第八提升到了全国第五。国办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评估推出的15条创新举措中,杭州4条入选,数量最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工作获李克强总理和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急所盼,以我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为契机,全域实施《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方便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和完善监管等十方面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国家授权的101项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创新实施52 项杭州特色改革事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三、关于超常规优化管理体制

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根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规则,三县市用地指标均由省自然资源厅直接下达,由三县市自行安排使用。获取用地指标主要通过二种途径:1、按照增存挂钩机制,根据存量土地盘活完成情况,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通过重大项目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使用省留指标。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支持三县市发展,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通过市级统筹方式,对三县市重大项目予以指标保障。如桐庐快递物流会展中心项目、淳安噢麦力燕麦奶产业项目、建德梅城美丽城镇项目等,均由市级统筹保障指标。积极协助三县市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一是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配合发改部门积极支持三县市项目列入省级重大产业清单,争取使用省留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二是按照“增存挂钩”指标配置机制,指导属地做好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盘活工作,通过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获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引导三县市进一步加强低效用地再开发,通过使用存量土地,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四是统筹协调用地指标落地问题,加快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为好项目提供精准的用地保障。

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2016年9月,我市自加压力、改革创新,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建立杭州市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6〕102号),在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拿出一个多亿资金对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实行补偿,让种粮地区不吃亏、得实惠,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具体举措。一是加大资源要素统筹调配力度。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强化区、县(市)对口联系、联动发展,加大市域范围内资源要素有偿调剂,实现东、西部资金、资源优势的互补。二是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异地代保经济补偿。鼓励东、西部建立对口联络,通过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异地补划,实现对西部县市支持。三是指标优先在市域范围内调剂。加大市域范围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力度,东部的萧山、余杭、钱塘等指标紧缺的区购买异地补充耕地指标时,应优先向市域内的桐庐、建德、淳安自行协商调剂购买,促进东西部资金、资源优势的互补。四是加大耕地保护市级差异化补偿力度。结合各区、县(市)耕地保护工作实效,实行市级耕地保护资金差异化补偿,修改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升耕地保护任务较重的山区县(市、区)耕地补偿标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西部县市工作的关注,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关心支持,并多提宝贵意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7月22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

联系人:卢永军,联系电话:852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