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98/2022-26815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农提〔2022〕32号 | 公开日期: | 2022-08-10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黄炜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杭州市级层面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统筹和支持力度的建议》(建德7号)收悉,经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现复函如下:
一、杭州农业产业总体情况
1、培育高质量乡村产业体系。明确全市农业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汇聚整合有限资源,在具有特色优势和成长性的领域重点投入、聚力突破。着力提升“粮食、蔬菜、茶叶、竹产业、畜牧业和渔业”六大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城市保供能力。全力做精“花卉苗木、中药材、蜂产业、杭产特色水果和干果,以及农家小吃”六大特色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持续做优结构、做精特色、做响品牌。努力做强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运动休闲、乡村文创、森林康养六大新兴产业,多途径、多形式开发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72家。2021年,我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1243.8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211.86亿元,同比增长17.8%,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46家,超5亿元36家,超10亿元14家。1039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83.25万个,吸纳农民就业260.53万人,联结带动农户184.13万户(含带动市外农户),带动农户增收113.97亿元。累计培育家庭农场340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96家。
2、打造高质量产业集聚平台。按照要素集聚、规模发展、三产融合的要求,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集聚平台。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1个;以乡村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为重点,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
3、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加销各环节衔接,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产业规模超10亿元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4条。为促进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度化,由3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建成了1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1年联合体内农户户均收入达到27.44万元。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已累计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省级休闲乡村24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40条。开展农家乐等级认定工作,推进农家乐的数字赋能、提档升级。2021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8426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3.26亿元。今年将新扶持建设农业+融合发展项目20个,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4、推动乡村创业创新。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计划,设立农创客小镇、农创中心,每年举办农创客大赛,优化青年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环境,累计培育农创客2578人。培育市级乡村产业技能大师203名,建设市级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60个。萧山农业电商孵化园、龚老汉中华鳖产业园、恒泽特色渔业现代农业园、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蓝郡农业创客园5家单位列入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对到现代农业企业就业的可申领1万元的就业补贴。随着新乡贤、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直播、走播、农创、共享等经济蓬勃发展,乡村圈舍变餐厅、民房变民宿、田园变乐园、劳作变体验、产品变商品,乡村特色产业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杭州市级层面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制定了《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新兴产业为重点,提升六大传统产业,做优六大特色产业,做强六大新兴产业,开发现代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产业多元价值,推进乡村资源转化增值,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推动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融合,全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印发了《杭州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
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创客、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水平,创新土地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收购、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到2022年底,将累计培育提升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305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0家,示范性专业服务组织100家,农创客400名以上。
3、编制了《杭州市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一是在产业上提出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总目标,全面对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求,按照稳定发展保供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现代种业、联动发展二三产业的发展思路,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大力发展科技型、生态型、高效型产业,持续提高农业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分散”走向“规模”、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提升全市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机械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二是在农村发展上紧紧抓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红线,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公共服务均衡化、乡村治理数智化、农民生活富裕化的“一线五化”总要求,加快建立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治理体系,进一步增强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高水平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强化规划引领方面。一是坚持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领下,科学编制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好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二是按照“3+X”模式(农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产业融合等特色优势),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对明确的重点扶持产业,进一步强化精准扶持,在用地、指标上向重点扶持产业倾斜,推动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四是积极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研究制定《关于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指导意见》,待正式意见出台后,指导县级人民政府积极申请试点,在政策框架内统筹推进建设用地试点改革。
2、强化精准扶持方面。根据《杭州市高质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和《关于高质量推进杭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杭州市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管理实施细则》,通过项目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建设要求,细化支农政策举措。市级将按照年度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下达任务清单,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对配套政策完善、资金落实到位、工作成效突出的区、县(市)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杭州市的特色产业及新兴产业一直是支持的重点方向,其中涉及农业特色产业的有粮食、蔬菜(食用菌)、畜牧、渔业、低碳生态农业等五大类13项,以及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市院(校)合作项目、农业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团队扶持项目等技术、人才方面的扶持政策。2021年市财政投入2.05亿元,2022年将继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各地形成有区域特色、有产业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项目、主导产业等。
3、强化改革突破方面。将出台《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进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广建德草莓“标准地”模式,利用集中连片流转承包地和“两非”整治后的土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基础上,分产业分类设置相关控制性指标,高标准建设农业“标准地”。因地制宜制订农业标准地净地标准、招商标准,配套一定比例的农业设施用地,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招引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各地按农业标准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安排配套建设用地。二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推广委托流转、整畈流转、大田托管以及承包地经营权产业化入股等方式,支持村集体统一集中连片流转承包地。推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和流转费履约保证保险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积极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规范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7月22日
抄送:市人大人事选举办公室、市政府办建议提案处
联系人:沈静 联系电话:8525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