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3330100002490824K/2022-26813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8-10 | |
发布单位: | 市妇联 | 主题分类: | 教育,妇女儿童 |
鲍海淞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街道及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作用的建议》(上27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经研究,提出以下主办意见:
近年来,市妇联认真发挥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充分发挥街道及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作用,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一、机制保障,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网络
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一直实行双领导制,即在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协调、指导、督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引领下,依托各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和妇儿综合服务驿站等家庭教育阵地,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项目化运作机制,提高家长主体责任意识,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运行模式。要求各成员单位把家庭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活动,积极组织普惠性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线上推广应用“家庭教育(含亲职教育)”应用场景、“浙江家庭教育”APP 和微信公众号,提供家庭教育相关指导手册等,以各类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咨询、活动为载体,夯实基层家庭教育阵地,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二、开展宣讲,形成教育理论学习氛围
在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各区(县市)和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和线下主题活动等手段,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力度,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5月9日至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的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市妇联率先在全市开展“百万家庭共成长——送法进万家”活动,通过举行现场活动、在线直播等形式,向广大家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阐述“依法带娃”的家庭教育理念,探讨家庭教育的内涵、当前重视家庭教育的迫切性以及如何付诸行动等大众迫切想知道的热点话题。在整个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全市各级妇联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与普及,共开展了118场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市教育局以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教育系统掀起“全方位、无死角、广覆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热潮,提升该法的知晓率,营造教育系统重视支持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各成员单位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定期组织开展省市“十四五”家庭教育课题研究,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减轻课业负担、近视防控和多子女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等内容,开展课题指导、成果评审与发布,并组织杭州市家庭教育研究工作者编写并出版了《家庭教育100问》的幼儿版、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十三五”期间,全市编写家庭教育读物和培训材料67种,培育家庭教育相关社会组织133个。
三、完善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团、志愿者、学校德育教师、家委会骨干等队伍,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工作力量。市妇联每年举办全市家庭教育指导骨干培训班,对500余名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社区(村)家长学校负责人进行培训, 有效提升基层家庭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市教育局坚持做好家校融合教育,邀请名家、专家和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录制“家庭教育名家讲堂”,坚持三年录制70节课在杭州电视台播出,每年还对家庭教育热线辅导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站长等开展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市)也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讲师团、教育骨干的学习培训和评比,如评选“十大智慧家庭教育导师”等活动,发挥专家名师引领作用。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多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依托相对成熟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职业能力培训机构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业务指导,提升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品牌引领,促进教育能力精准提升
在整体提升我市家庭教育品质的同时,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于打造理念先进、内涵丰富、全国领先的“家庭教育杭州样本”。市妇联连续多年举办“家庭教育智慧大讲堂”、“千场家庭教育进家庭”、“家庭教育名家讲堂70讲”、“亲子沟通班会课”、“乡村妈妈成长课堂”等相关实践,开展“儿童抑郁情绪识别与家庭对策研讨”、“百万家长走进心理学”等活动,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支持家庭教育指导热线、微信平台等进行家庭心理健康的咨询服务,拓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宣传渠道;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把家庭教育纳入全市文明创建工作中,将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文明家庭创建和培育良好家风家教等内容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市教育局积极推动家校合作机制建设,举办杭州市家校合作携手共育论坛,连续15年开通家庭教育指导热线;上城区首创“星级家长执照”,发动家长线上线下完成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方面的学习、积分、认证,评定一二三星级家长并发放执照,让家长“持证上岗”。
下一步,市妇联将继续发挥好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进一步发挥好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是加大宣讲力度,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力度,将市、各区(县市)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推广普及工作纳入年度普法的重点工作,并列入考核,加大各级各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明确各成员单位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的职能,明确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普及“依法带娃”的家教理念,营造家庭教育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从常住人口向新杭州人辐射,从校内教育向社区教育延伸,特别是将小区中租住人口等作为家庭教育普及的重要方面,加大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提高新杭州人家庭科学教养子女的能力,同时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的家庭教育,引导外出务工父母、代为监护的祖父母正确履行家长职责;合力而为,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和执行力度,针对不依法开展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可以适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限期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并整改。
二是依托数字化建设,逐步建立家庭教育云网络。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家庭教育提质增效,在全市积极推广星级家长执照工程,开设家庭教育网络课程,通过线上课程预约、服务资讯推送,实现点单式服务,并将课程资源链入“浙里家·连心桥”应用场景总体规划和建设进程,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一站集成、服务一键触达”;加大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力度,搭建学校、区(县市)数字家长学校平台,多维度架构阶梯课程,不断契合各个年龄段的家长需求;充分发挥媒体优势, 依托遍布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线上平台的多元化宣传阵地,以各区(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制为抓手,引导网络“大V”、女性融媒体联盟、家庭教育宣讲团等传播力量,营造线上线下共同发声、同频共振的宣传态势,逐步建立云网络,开展云服务。
三是增加多维构建,健全社会运作体系。加大阵地建设力度,将家长学校和妇儿综合服务驿站紧密结合,加大人、财、物保障,提高基层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发挥家庭教育工作在妇儿驿站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健全基层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专业的职能机构,向姐妹地市学习,探索设立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置专人和经费,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和开展全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主要职能,提供家教指导、心理关爱、安全教育、课业辅导、社会体验等针对性服务,不断延伸和完善家庭教育专业化服务体系;选派学校骨干教师进社区进行指导,如有特殊家庭,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指导活动,弥补社区在家庭教育人力及资源方面的短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讲活动,对全市特殊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家庭建立常态帮扶机制,分类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建立健全“四必访四必应”工作机制,发挥各级执委工作室(站)、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妇联阵地和巾帼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推动基层妇联干部和执委对留守妇女儿童家庭等开展必访,针对这类特殊家庭的家教需求及时给以回应,逐步实现走访信息同步录入、问题处置分类协同、解决进度持续跟踪、反馈评价形成闭环,切实做到“有难必访、有需必应”。
再次感谢您对杭州市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