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2-26787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2〕145号 公开日期: 2022-07-29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3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07-29 13:46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民进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杭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由衷感谢你们对杭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此件由市经信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协办。市经信局领导高度重视,会同协办单位多次会商研究,认真办理推进,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一以贯之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制造业依然是杭州经济的主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市化和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富民之源、强市之基。正如200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所指出:“在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仍然需要工业支撑。即便像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全省三产最发达的城市,工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在全省工作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杭州经济的顶梁柱。

2019年,市委、市政府发布“新制造业计划”,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举措,明确“六倍增”发展目标;2020年,谋划“未来工厂”计划,率先探索实践组织型制造;2021年,印发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力腾出产业空间,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面增效;2022年,高规格召开全市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推进会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磅发布“1+X”政策体系,出台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行动计划及智能物联、集成电路等产业专项政策,集中力量、集中要素、集中资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几年来,制造业“过时论”“低端论”“低效论”得到有效扭转,全市合力攻坚大抓制造业的氛围不断深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1.总体规模新上台阶。全国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杭州跃居第4,仅次于深圳、广州、苏州。实现“三个首次突破”: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增速超过GDP增速,为“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6500家;制造业税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实现制造业投资595亿元,增长28.4%,列全省第一,为近10年最好水平。

2.国字招牌越擦越亮。制造业产业数字化首次入围国务院督查激励。数字安防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被工信部授予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城市、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千兆城市”、5G网络覆盖最佳城市称号。

3.创新活力愈发强劲。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3%,创历史最高水平。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8%、增速高于上年12.5%个百分点;规上每亿元营收有效发明专利数180.9件,居全省第一。之江、西湖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在杭国家实验室达14家,成功获批2个科学装置。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5人。

4.主体活力显著增强。荣盛、恒逸两家制造业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新增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产品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0家,全市总数超1万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上市公司52家、累计262家,总数和总市值均居全国第4位。

5.发展质效越来越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领跑全省,规上亩均增加值、规上亩均税收分别实现218.8万元/亩、54.4万元/亩,高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14.8%、17.6%,占规上工业比重连续6年稳步提升。钱塘医药及器械产业群和余杭人工智能产业群入选第一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新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106个(件)。

6.绿色转型成效凸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年累计整治高耗低效企业396家,腾出用地5433.7亩、用能42.3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至每万元0.45吨标煤,高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低0.29吨标煤/万元。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设计产品18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新增省级绿色低碳园区1个、绿色低碳工厂16家。

7.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家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均为“全国标杆”,入选国家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分钟制”“小时制”,开办企业审批压减至25分钟,工业项目开工审批压减7小时,富芯、正泰等一批重大项目摘牌即开工,零跑、泰德医药、史陶比尔历史性地实现开工当月入统,土地摘牌后半年内开工率由2019年的30%提高到90%以上。全年为企业减负92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收成本80.6元,比全国平均低0.12元,居全国第4位。

“新制造业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围绕产业提档、企业提效、平台提能,深化创新举措,强化重点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标“重要窗口”“共同富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我市的制造业与深圳、苏州等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表现在总量规模占比偏小、产业集聚有待加强、融合发展仍需提升、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平台转型有待加速、要素保障仍不充分,项目支撑仍显不足等方面,需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二、下步工作举措

结合你们提出的建议意见,当前及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聚焦产业链提升、聚焦项目引育、聚焦产业数字化、聚焦要素保障、聚焦腾笼换鸟攻坚,加快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面增效。

(一)聚焦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产业链整体提升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围绕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五大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视觉智能、集成电路、药品、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智能物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万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五千亿元,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三千亿元。二是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实施“一链一领导一专班一方案一政策”工作机制,市领导担任五大产业生态圈的产业链链长,市级部门、区(县、市)、产业平台和链主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商机制,解决产业链发展重大问题;建立产业链“打擂赛马”机制,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链主企业培育。支持雏鹰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突出产业链“链主”带动作用,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单,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整零对接”“云端对接”,通过提升供应链本地化比例,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

(二)聚焦项目引育,着力夯实发展后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快形成高新特的制造业项目矩阵。一是着力招大引强。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的重大产业项目双周例会制度,完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本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12个重大制造业项目完成签约,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总投资额超300亿元。二是加速项目推进。坚持以项目论英雄,滚动更新各地5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情况,运用重大项目领导联系、集中开工、赛马评比等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省级重大制造业项目中的11个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率达到70%以上。三是支持国企做大做强。全面贯彻落实《杭州市属国有企业主业管理办法》,推动市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好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积极推进杭氧股份、杭汽轮集团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杭氧股份利用其在空分设备设计制造领域的优势,大力进军工业气体领域,2022年被国务院国资委列入“科改示范企业”名单。杭汽轮集团实施资产资源整合,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成为全球功率最大的驱动用工业汽轮机制造厂商和“单项冠军”。

(三)聚焦要素保障,加大政府侧统筹。统筹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资源,全力保障制造业发展。一是加大用地保障。在全省率先划定300亩工业用地红线,工业用地改变用途按1:1.2实施先补后调。加大工业用地供给,确保每年新出让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占比30%以上。建立不低于30亿元的市级“腾笼换鸟”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低效工业用地全域治理。提升工业用地集约水平,通过提升容积率,2021年实现零地新增建筑面积580万㎡。支持“链主”企业优先安排受让创新型产业用地,允许按幢、层进行分割转让给配套企业。二是强化金融扶持。加大金融供给,确保年度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65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30%。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新增1000万元贷款给予1%贴息补助。三是加大产业基金扶持。按照“一产业、一基金”理念,对链主企业联动上下游强链固链延链的,最高可给予25%的出资支持。助力重大产业项目,已组建专项子基金150亿元,投资零跑科技、富芯半导体、基石项目、华瑞航空等重大项目。

(四)聚焦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未来工厂”。一是深入推进“未来工厂”体系建设。规范“未来工厂”培育和评定标准,起草发布《杭州市“未来工厂”评定细则》。加快推进市级“未来工厂”体系“一圈一链”(“聚能工厂”生态圈和“链主工厂”配套链)建设,探索批量化规模化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方法路径,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组织型制造”新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专家智库、投资机构、互联网平台等作用,广泛挖掘以“聚能工厂”“云端工厂”为表现形式的“组织型制造”平台项目。培育订单引流标杆示范,探索产能要素交易和担保模式,开发全网络“云端工厂”资源,促进“好工厂·好产品”与在杭优质制造资源展开合作。三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以“1+N”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智能分析、应用开发、安全服务等方面的赋能支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突出影响力的行业级、产业链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探索工业互联网在其中的嫁接支撑作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重点将5G技术应用渗透到数据采集、过程控制、自动化制造、数字化管理等方面。

(五)聚焦腾笼换鸟攻坚,推动产业空间集聚整合。一是加快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出台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方案,按照改造提升、政府收储、生态复垦、转型发展等类型,通过提升容积率、政府回购、土地流转、异地置换、复垦复绿等方式,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推动产业空间集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实施“零地技改”“有机更新”等方式,推动存量工业提容增效。全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二是推动产业整合集聚。加快研究制定《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按照“一园一主业”发展导向,引导全市产业平台聚焦主导产业,实施链主企业培育、产业空间拓展、专业精准招商、创新载体培育、公共服务完善、专项产业基金等6项举措,加快提升平台能级,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三是用好市级“腾笼换鸟”专项周转资金。制定印发市级“腾笼换鸟”专项周转资金管理办法,以无息贷款方式重点支持各区、县(市)政府实施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整治开发,加快推动产业空间再造。

再次感谢你们对杭州制造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

联系人:产业转型升级处陈敬朗,电话:8525716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