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2-26785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2〕137号 公开日期: 2022-07-29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萧山42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2-07-29 12:53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徐甲甲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的萧山42号提案《关于构建杭州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发展工业互联网起步较早。2016年,即启动实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规模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2017年,在工信部指导下,以“工业互联网”为主题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实施方案》,对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做了较为系统的安排。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在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应用推广、产业载体、生态协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政策引导方面。杭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自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行动计划(2019-2021)的通知》《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技术创新、国际化、人才、标准、品牌、知识产权、财政、金融和规划等各方面做出了政策安排,有力地支撑了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二)平台建设方面。近年来,杭州市倾力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其中“1+N”中的“1”即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打造服务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平台,已连续4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2022年全国28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第9。“1+N”中的“N”即N个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高水平、多层次、系统性打造一批N级子平台,在算力支撑、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优秀解决方案,基本覆盖“十四五”期间我市拟重点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

表1  杭州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志性产业链覆盖情况表

序号

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设单位

覆盖标志性产业链

1

大华数字安防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安防产业链

2

新华三网络通信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产业链

3

明度智慧生物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产业链

4

吉利EVUN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5

西奥电梯工业互联网平台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智能装备产业链

6

顾家全屋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

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产业链

7

恒逸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

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

现代纺织产业链

截至2022年3月,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阿里云在云计算、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在内的全价值链协作与资源的精准对接,联合行业内服务商、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协同的跨行业跨领域资源与能力共享平台。平台已连接工业设备213万台,沉淀工业模型588个,集聚开发者23.8万个,沉淀工业APP 6.2万个,服务工业企业9.3万家,沉淀解决方案3696个,覆盖9大领域25个行业。N级子平台方面,全市已建成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10个,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8个,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6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1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认定平台22个,建成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为加速推进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建设贡献杭州力量。

表2  杭州市获得部省两级工业互联网领域荣誉情况表

序号

荣誉名称

杭州市

数量

浙江省

数量

占比

情况

1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018-2021年)

10

20

50%

2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2018-2021年)

8

22

36.4%

3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2021年)

6

12

50%

4

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项目(2020-2021年)

22

73

30.1%

5

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项目(2018-2021年)

71

289

24.6%

6

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2021-2022年)

5

26

19.2%

(三)网络覆盖方面。信息通信网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基石,杭州聚力网络基础设施的三个发展方向全面推进。一是推动5G网络建设。制定实施《杭州市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速实现5G网络连片优质覆盖。2021年,全市5G用户快速增长,出账用户规模达755.4万,同比增长240.8%。根据工信部“2021年度全国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结果,杭州在行政中心、公园、商超、地铁等场景的评测中5G覆盖和速率均获满分,获得“各场所网络质量卓越城市”“主要道路5G网络质量卓越城市”“地铁场景5G网络质量卓越城市”三大奖项,是评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省会城市。二是部署双千兆网络建设。抢抓“双千兆”三年“窗口期”,以千兆城市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建网扩面、优网提质、创新强能、平台聚能、场景赋能五大建设。截至目前,全市PON端口总数29万,其中10G-PON端口7.8万(占比26.2%),千兆FTTH覆盖家庭数近500万户,率先达到“千兆城市”标准,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三是深化IPv6部署和应用。电信网层面,全市IPv6的服务和支持能力大幅提升,基本无死角,并开始探索从IPv4/IPv6双栈服务向IPv6单栈方式过渡。广电网层面,完成广电网络的IPv6改造和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IPv4/IPv6双栈改造。应用层面,实现新增用户网关IPv6功能全支持和代表性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支持,并推动运营商强化对政企重点行业的IPv6服务支持。

(四)标识解析方面。标识解析节点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的关键枢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分为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公共递归节点五个层级。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拥有迈迪信息、川山甲两个二级节点,虽然在节点级别、节点数量上远不及省外的兄弟省市,但在具体应用方面,迈迪信息依托国家标准统一标识设计了为企业提供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标识解析平台。主要包括指导工业通用标识使用的网站“物联码云”、对工业品企业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平台“企业云平台”、对消费品企业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平台“见真云平台”、对企业员工提供工作操作的移动端软件“万企链”、提供企业电子化大数据汇集展示的“企业BI看板”和为产品赋码的“迈迪物联码打码控制系统”等。截至2022年5月,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产品和产线的种类及数量达8300余万台(套),其中,运行设备3750余万台(套);加工设备2500余万台(套);行走设备833余万台(套);其它设备1250余万台(套)。公有云连接设备4600余万台(套);私有云连接设备3750余万台(套)。基于公有云的工业设备日运行数量近3700万台(套)。服务的企业用户数达52058个,在工业装备领域稳居全国第一。

(五)工控安全方面。杭州拥有国内第一个工控安全实验室——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以中控集团、阿里云、安恒信息、木链科技为代表的专业企业,可以为制造业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提供拟态防御、安全网关、工控安全基线核查、物联网安全分析等体系化的安全防御。其中,安恒信息专注于工业环境的网络安全智能分析,通过对数据实行分级分类的安全管控策略设计,实现工业网络空间安全态势的全面感知。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中国工控安全市场发展白皮书(2021)》,安恒信息的7款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均进入领导者行列。其中,工业安全管理平台和工控安全服务的竞争格局排名第一,工业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和工控安全审计产品的竞争格局排名前二。工控漏扫、工控主机卫士、工控靶场及蜜罐等3款产品的竞争格局也均进入领导者象限,发展势头强劲,为全市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化发展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1、运行设备包括:采矿、化工、冶炼、电力、建材、动力等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加工设备包括:机床、机器人、电工、电子、轻工等设备;行走设备包括:工程机械、农林机械、物流、交通等设备;其他设备包括:安全生产、污染防治等设备。2、指每日上传实时运行数据的工业设备数量。

(六)产业载体方面。杭州已经建立中国工业互联网小镇、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三大平台。位于临平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小镇,以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为两大“引擎”,致力于建设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平台。截至目前,已打造出秒优大数据科技服装智能制造、环思云联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智塑科技注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个垂直行业级平台;位于萧山的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已有20多家共建单位,力争通过5年的建设,聚焦工业互联网“连接、平台、安全、服务”四大核心,招引和培育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高地。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已于2021年12月正式落地运营,致力于搭建线上数字化赋能平台,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共生共赢”的宽平台支持,打造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的“重要窗口”以及长三角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供给核。蓝卓杭州、黑湖科技,一隅千象等企业已首批入驻。

(七)生态营造方面。杭州通过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中国·数栖大会、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等全国性活动,对工业互联网推广理念、招引企业、促进应用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平台生态、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百花齐放,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此外,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科研机构也在我市纷纷落户,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研究院、浙江省图灵互联网研究院等都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研究、研发和推广的重要支撑。

(八)区域协同方面。按照《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杭州以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为依托,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并引领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建设,签署了《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形成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服务商以及标杆工厂和标杆园区。

(九)标准建设方面。全市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支持阿里巴巴、网易(杭州)、中控集团、迈迪信息等头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通用需求、体系架构等总体性标准和开发网络与数字化互联接口、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研究制定。蒲惠智造成为工信部《离散型企业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行业标准的牵头制定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关于“建设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方面。由浙江省经信厅、杭州市经信局、萧山区委、区政府合作共建的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已于2021年12月30日完成建设并启动试运营。能力中心以“产业数字化路由器、数字产业化新引擎”为主要路径,立足萧山、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兼具“赋能”和“聚能”两大功能,通过政策、制造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专家、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充分交互,实现产业数字化的服务闭环。打造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的“重要窗口”以及长三角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供给核。在试运行阶段,能力中心已与工业富联、航天云网、supOS、讯飞Turing等1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共招引蓝卓、黑湖、舜云互联等省内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31家,其中完成工商注册27家。组织入驻企业和联盟企业通过问诊、调研、数字化服务等形式对接全区制造企业80家。其中,正式促成数字化改造服务的36个项目。组织包括培训、对接、参观等赋能活动78场。能力中心线上载体“能力魔方”正式上线,问诊券平台开发完成并进行测试。

(二)关于“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杭州于2021年起草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在全国首次提出推进以“组织型制造”为重点的“未来工厂”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力度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等“未来工厂”形态,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服务链等为重点,以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为桥梁,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其中,针对大企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产能协作等方式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在特定行业形成链主企业,赋能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提升。针对中小企业,鼓励主动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车间化转型”。鼓励聚焦特定的工艺环节,努力成长为大企业“链圈”的隐形冠军或专精特新。鼓励与大企业实现协同生产,并通过数据共享、产能匹配和交易,围绕大企业建设“卫星”工厂。

(三)关于“发展区域工业互联网支撑数字化转型”方面。杭州历来重视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鼓励各个地区建设具有标志性辨识度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以萧山区为例,2021年全区累计发展培育地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3个,覆盖化纤纺织、纸包装、服装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重点行业,并鼓励龙头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培育建设示范型“智能工厂”,全区全年共计培育市级“智能工厂”10家,评定3家。积极鼓励第三方机构或智能制造服务商建设区域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车间建设和轻量化工业软件应用。目前,数字工程服务机构服务萧山区内企业年度服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5%资助,列入省、市工程服务企业名单资助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每年最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此外,萧山区的化纤行业还列入了2021年省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名单,通过聚焦化纤纺织特色领域,以区内恒逸石化等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构建头部企业,争创“未来工厂”,中型企业深化智能工厂,小微企业依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数字化改造的梯队化、智能化改造路径,推动中小企业设备联网,鼓励企业工业APP小场景应用。全年化纤纺织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50个,100家行业规上企业完成线上数字化水平评估,行业调查覆盖率达80%。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杭州将进一步加快全市制造业整体能级提升和竞争优势再塑,全面推进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领先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

一是发挥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的聚能和赋能效应,为全市制造业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数字化赋能的宽平台支持。通过能力中心线上平台,推广“数字赋能券”,在当前线下问诊资助的基础上,推广线上领券、线下实施、线上评估、线下示范的模式,提高企业数字化问诊的积极性和效率,探索建立企业智能化改造动态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咨询诊断和数字化轻量化项目实施闭环管理,提升技改项目实施转化率和项目改造成功率,加速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二是鼓励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中型企业。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车间建设,重点围绕智能化生产、精益化管理等典型场景,利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复制可推广的通用模型或个性化组件实现数字化升级。支持规模较小基础较弱的小型企业。实施部分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在行业上下游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利用行业工业互联平台成熟产品和标准产品,提高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协作效率。三是对小微企业重点推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轻量化产品,如通过租赁云安全、云数据库等基础类或协同办公、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管理类产品,实现企业深度“上云”。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杭州市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特此反馈。

联系人:产业数字化推进处徐恺,电话:85257096。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