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52/2022-26784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经信提〔2022〕110号 | 公开日期: | 2022-07-29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仇旻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的《关于前瞻布局光电芯片试验产线把握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入口的建议》(西湖1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光电芯片是光电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技术门槛高、科研投入大,以光学、电子学及半导体理论等现代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光电芯片技术决定了光电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外光电龙头企业在信息技术、全息、传感、显示、光学医疗等领域具备了尖端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我国光电行业发展依然处于早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杭州较早布局光电产业,从前端光电芯片到终端光通信、视觉智能产品,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同时杭州光电芯片在研发、制造、产线、仪器等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各方协同,加快推动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我市光电产业主要集中在临平、富阳、钱塘、滨江、西湖区,涉及材料、设计、制造及终端应用等相关领域。上游主要以砷化镓和磷化铟为代表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芯片设计企业,如兰特普、芯耘光电等。中游为光电器件生产公司,包括光电交换模组、激光器、探测器、调制器、光模块等,代表企业有兰特普、宇称电子、海康微影等。下游包括视频监控、数据中心、无人驾驶、工业视觉等,有海康、大华、新华三、富通、富春江、巨星科技等龙头企业。
2.服务平台快速建设。我市已形成以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为主平台,其他产业服务平台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在芯片设计领域,有省射频产业联盟、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训、上市等服务;在芯片制造领域,国家级12寸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以为CMOS光电子芯片提供工艺验证、技术服务和小批量生产等;封测领域,杭州集成电路测试中心能够提供调试和生产测试服务;装备领域,由杭州光机所建设的半导体工艺共性平台可以根据不同芯片研发测试环节中的共性流程,提供相应使用设备。
3.重大产线项目加快布局。我市投资超过726亿元建设芯片制造产线,目前已建或在建有14条集成电路产线,6条是特色工艺产线,3条化合物半导体产线,1条12英寸14nm FinFET+SOI工艺生产线,2条12英寸硅片产线(富芯、士兰),2条封测线。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杭州光电芯片产业在产业结构尤其是芯片产线、硬件制造及科技突破方面存在不足。
1.芯片高端制造“硬”实力有待加强,杭州目前没有芯片制造代工厂,具备IDM产线的企业有三家,分别是士兰微、矽力杰和立昂微,其产线只能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目前不对外开放。目前已建或在建的产线中,没有专门针对光电芯片的产线。杭州现有芯片制造产线尚无法完全满足以多材料融合、三维立体架构、光电混合集成为技术特点的新一代光电芯片研发测试和生产需要。
2. 芯片研发“软”实力有待提升,目前杭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少,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力量薄弱。从事芯片制造工艺研究和仪器研究相关的高精尖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积累和技术突破。在人才培养方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具备一定的产教培养能力,而其它高校的光电子、微电子专业学生实验环境较匮乏,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3.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当前光电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和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光电产业上下游存在断链风险,光电芯片设计企业存在晶圆代工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先进工艺和部分依赖特殊工艺的产能排队较严重,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中试存在无平台、无产线可用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高度赞许仇代表提出的杭州发展光电芯片产业相关建议,充分意识到发展光电芯片产业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项目建设、政策引导、空间布局、人才招引等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1.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中国视谷产业高地。新一代光电芯片的研究发展必须以应用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杭州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布局,从上游光电芯片设计制造,到中游感知层、认知层、平台层,再到下游数字安防、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虚拟现实、新一代视频会议终端、数字文娱等等应用场景,正在聚力打造以视觉智能和光电技术为核心的“中国视谷”产业高地,已编制印发了《杭州“中国视谷”建设方案》。杭州“中国视谷”建设将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杭州光电芯片向高质量、高能级、多维度方向快速发展。
2.强化政策扶持,助力光电芯片产业培育。我们近期研究制定了《杭州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支持,争取培养3家以上超10亿元规模的光电芯片企业。在设计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半导体核心材料、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光电芯片中小企业。在光子芯片、量子计算芯片、类脑计算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相关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5%。
3.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打造“一核一廊多点”空间格局,“一核”即高新区创新核,强化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作用,打造高端光电芯片产业优质生态。“一廊”即城西科创大走廊,充分发挥大走廊体制优势,会同拱墅、临平等地,在芯片制造、核心材料、关键设备、支撑软件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以钱塘、萧山、富阳、桐庐、余杭为重点,引培重大制造产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工艺国家级半导体制造基地,创建省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4. 加大光电芯片项目招引。围绕杭州光电芯片现有不足,加大重点项目招引,充分运用新制定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在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等重点方面加大配套产业招引力度,鼓励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杭州,实现强链稳链补链。仇代表是光电芯片领域顶级专家,热忱希望仇代表能为杭州光电芯片项目和顶尖团队的招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5. 加强光电人才队伍建设。杭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市级高层次人才专项政策,做好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审核,吸引更多优秀集成电路人才来杭发展。充分发挥滨江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在集聚芯片领域各层次人才的优势,形成以西湖大学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士兰微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招才引才体系。学科建设方面,推动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加强光学芯片科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光电芯片生产线和中试线开放并提供大学生实践岗位,推动有关高校将其列入生产实践课程。校企合作方面,支持光电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办学,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建校企研究机构。鼓励本地高校实行导师“双聘制”。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电子处林昀,电话8525707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