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2-2678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2〕109号 公开日期: 2022-07-29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钱塘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2-07-29 12:31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赵文璇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的《关于支持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钱塘1号)已收悉。经我局主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市发改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杭州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到装备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一、产业发展现状

杭州作为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区域,已成为推动全省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截至目前,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核心企业有262家,其中设计企业171家,制造31家,材料设备企业46家,其他企业14家(包含EDA、封测、IP)。2021年全市集成电路实现限额以上企业营收413.5亿元,同比增长25.7%,高于全市数字经济营收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

1.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一是产品高端化。集成电路设计产品由 2000 年主要以消费类产品和模拟芯片两类为主,发展至2021年已涵盖微处理器、逻辑电路、存储器、模拟电路以及功率器件和传感器等六大品类,应用市场覆盖计算机、通信、物联网、卫星导航、电力电子、人工智能、消费类电子、工业和车规级芯片等主流领域。二是产线布局加快。我市投资超过726亿元建设芯片制造产线,目前已建或在建有14条集成电路产线,6条是特色工艺产线,3条化合物半导体产线,1条12英寸14nm FinFET+SOI工艺生产线,2条12英寸硅片产线(富芯、士兰),2条封测线。

2.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以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为主平台,集成电路各环节产业服务平台同时推进的良好局面。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市企业、高校、院所、平台等创新主体相互融合。设计领域,市集成电路产业园主体已结顶,正在幕墙安装施工,预计年底入驻;制造领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首台ASML ArF光刻机到货,目前已搬入设备54台,入职184余人;封测领域,测试中心已为我市多家企业开展调试和生产的测试验证服务;装备领域,精密仪器和科学仪器产业园已有16家企业入驻。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市已拥有多个细分领域的精尖核心技术,在高压高功率芯片、通用处理器芯片、基带芯片、机顶盒芯片、模拟芯片、云计算芯片、LED芯片、RISC-V、固态硬盘控制器等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在宽禁带半导体、柔性电子、显示材料等新兴领域都有新的成果。在技术壁垒最高的EDA软件开发工具领域,我市广立微、行芯科技、法动科技等企业正在进行产品研发,尤其广立微已成长为国内EDA头部企业。今年以来,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企业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接连上市,全市集成电路上市企业累计已有10家。行芯科技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云合智网完成超4亿元PreA+轮融资。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聚焦区域特色,构建发展政策体系。一是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九大制造业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纳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标到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二是制定发展专项政策。为做好2018年我市集成电路专项政策的延续和迭代,凝聚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的硬核力量,推动我市新时期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研究编制《杭州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打造“一核一廊多点”空间格局,“一核”即高新区创新核,强化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作用,打造高端芯片产业优质生态。“一廊”即城西科创大走廊,会同拱墅、临平等地,在高端芯片、核心材料、关键设备、支撑软件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以钱塘、萧山、富阳、桐庐、余杭为重点,引培重大制造产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工艺国家级半导体制造基地,创建省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2.强化要素保障,激发产业发展动能。一是为了推动整机企业和芯片企业联动,从2019年起一直持续组织芯机联动专场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13场,活动从市级扩展到省级层面,取得很好的成效。二是推动阿里巴巴成功创建先进系统芯片浙江省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华澜微、士兰集成、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成功创建集成电路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三是已积极推进各区设立相关领域基金投向集成电路产业。如杭实集团会同杭州资本投资富芯半导体(6亿元)、士兰集昕12吋产线项目(6亿元)、中欣晶圆1.5亿元。钱塘组建的创新成长基金通过财政2.45亿元的投入,整体撬动44.85亿元的资金投向半导体电路产业。该基金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达到80%。临安建立智造产业发展基金,资金规模15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四是鼓励引导集成电路企业开展“品字标”品牌建设,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并按有关政策给予激励支持。长川科技等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已取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海兴电力获市政府质量奖;大华获省政府质量奖;海康威视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我市集成电路企业主导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7项,“浙江制造”标准10项。

3.签订战略合作,共建高端产业生态。钱塘作为全市集成电路制造业的主阵地,我市积极支持钱塘区与中国电子开展高端制造项目合作,借助现有的产业基础,打造集成电路高端产业生态。重点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设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基地。计划建成国内领先的12英寸14nm先进工艺制造线(以下称为基石项目),该项目已经通过窗口指导,目前正在细化建设方案。二是落地高端微处理器项目。智能网联车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车规级MCU十分紧缺,在我市领导的积极争取下,中国电子拟在杭州落地汽车电子应用高端MCU项目,解决我国汽车电子MCU芯片受制于人的难题。三是建立元器件交易中心华东总部。中国电子拟在杭州建设元器件智慧供应链华东总部,建立物资储备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及结算中心。实现“仓-运-配-关”无缝衔接,保障芯片供应链安全。四是集成电路高端产业生态。以基石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中国电子将推动“高端设计、先进封测、EDA工具、关键IP、核心材料及装备”等上下游资源的进一步集聚杭州。

4.完善人才政策,形成“引育用留”全链条。一是持续推进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认定审核工作。我市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人才招引,从2019年开展申报至今已审核通过668人,有力促进了全市集成电路人才生态体系建设。二是调整人才目录。2021年,人才服务管理中心编制发布了《2021年杭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集成电路IC设计、应用工程师、机械研发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指数为“非常紧缺”。三是积极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建设。全市建有集成电路行业博士后工作站4家,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9名。四是助力大学生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在集成电路领域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可享受创业项目无偿资助、办公场所房租补贴、创业就业指导、就业创业社保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十分感谢赵代表提出的建议。尽管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不减、人才紧缺、需求疲软等多种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政策、发展要素、产业链、人才招引、成果转化等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1.做实做细新政策服务。按照发文流程继续推进《杭州市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2025年)》、《杭州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智能物联产业政策实施细则》政策发布,并做好政策解读,抓好政策落实。鼓励钱塘、富阳、余杭等围绕区域发展特色出台有关政策。

2.保障产业发展要素。一是研究组建市集成电路产业联盟,鼓励产业联盟牵头开展集成电路关键环节、领域和产品的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动省市制定明确集成电路行业能耗和环保指标等专项标准和指标倾斜。 二是充分发挥杭州创新基金等产业基金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参股投资或设立行业母基金、子基金方式,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利用市场化基金,持续导入优质项目,助推市内企业快速成长。三是建立市重大项目库,健全大项目服务机制,狠抓项目进度,持续关注士兰微12吋晶圆产线项目、立昂微半导体射频芯片项目、富芯12吋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基石半导体项目、中欣晶圆12英寸大硅片等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强化项目全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四是充分运用新制定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杭州。支持领军型企业衍生发展、跨界发展,发挥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持续跟踪和大力扶持瞪羚企业发展,支持其扎根杭州,加快研发,推广应用,快速做大。

3.增强产业链韧性。一是协同实施“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发挥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优势,推进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工作。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聚焦新型专用芯片、高端通用芯片、关键材料、核心装备和设计工具等,推荐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二是持续完善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高质量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一键通”工作,更新产业链图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持续深入开展“芯机联动”对接活动,聚焦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主题,组织立足浙江、覆盖长三角的企业交流活动,带领杭州企业“走出去”,与宁波、绍兴、嘉兴、衢州、上海等地企业紧密互动,整合优势资源。

4.持续强化人才引育。一是完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降低集成电路人才认定门槛。加快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认定审核,吸引更多优秀集成电路人才来杭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作用。加强与平台交流对接,充分发挥滨江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新区等地在集聚芯片领域各层次人才应用优势,形成以之江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长川科技、士兰微等企业为主体的招才引才体系。围绕“揭榜挂帅”,省市创新型领军团队培育等机制,在高端人才与企业技术需求“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道,有效集聚一批芯片设计、研发等相关领域人才。

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企业孵化相结合的特色,为企业集成电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并营造良好的孵化培育环境,寻求风险投资、社会投资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等方式支持双创企业。一方面,为双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创业辅导、工作场地、项目申报、企业投融资、资本对接、宣传推广等产业服务,重点孵化培育集成电路创新创业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产学研团队、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和培育专门人才等手段,服务于产业,组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电子处林昀,电话:8525707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