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9100X/2022-27084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公办提〔2022〕50号 | 公开日期: | 2022-07-26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公安局 | 主题分类: | 公安 |
吴隆委员: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道路人行横道的建议》(编号:411)收悉。经调查研究,现将该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细化对主要道路的斑马线和人行横道灯(指非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灯)的分类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我局一直在努力加强交通信号配时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的交叉路口、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流量、不同的流向,进行科学细致的合理调配,实现红绿灯信号配时的合理性。近年来,我局持续对辖区信控路口进行全时空条件(晴天、雨天、工作日、双休节假日等)分析,每个路口、每种模式设置不少于8套自适应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人行横道信号灯的智能化水平现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是现阶段人行横道感知智能设备技术水平没有达到期望,另一方面是设备资金投入过大,成本过高,现阶段难以实现。
我局曾在武林路、景区、之江路等地试点设置触摸式行人过街信号灯,国内其他城市如宁波、西宁等地也推广过,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按键设置让很多市民产生误解。行人按下按钮之后,要等待大概10秒钟,机动车道红绿灯才开始由绿变红,一轮完成后,要等待1分钟左右行人才能再次按键。一方面常出现行人长时间等候后闯红灯的情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这两个“等待”的时间里,机动车仍然在通行,人行红绿灯仍然是红灯,此时很多行人认为按键失灵,行人触摸后等不及信号灯跳转成绿灯而一直不停地摁压致使触摸器损坏,维修的速度赶不上被损坏的速度,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各大科技公司,选取试点对智能化信号灯进行应用测试,逐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关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行人等待区的围栏设置成开放式、加宽斑马线,提高穿过马路的通行能力”的建议
我局研究后认为,您的这条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已纳入后续的研究储备课题。同时,我局也关注到国内其他城市如成都、深圳、青岛等,在景区、商圈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设置了加宽斑马线,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下阶段,我局将加强调研,主要是通过勘查、统计掌握精确的实际需求、摸排现有道路的设置条件,为下一步的研究论证、决策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关于“加大对没有设置斑马线的十字路口的优化管理”的建议
截至2022年4月底,杭州市已建成47座人行天桥和44座人行地道。我局一直致力于规范有立体过街设施的路口行人过街行为,让老百姓尽量使用立体过街设施。在最新发布的《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指导意见》中规定:在有立体过街设施的路段,应设施不小于150米的人行隔离护栏。下一步,我局将全面排查相关路口标志标线,在路面设置醒目的行人引导标志、加强行人引导,加长四周围栏长度、设立支援者安全文明岗等,引导行人下穿或上行过马路。此外,为保障城市人行天桥和地道安全运行,市城管局会同养护单位组建了一支贴心城管队伍,在每座立体过街设施每周不少于1次志愿者活动,积极配合交警部门维护好行人过街的安全、畅通。
四、关于“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教育管理力度”的建议
我局将继续扎实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人交通违法的专项治理行动,推行以路面查处、违法追溯、安全宣教为一体的执法管理措施“组合拳”,从严查处行人、非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以此进一步强化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文明意识。2022年至今,我局共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3.53万余起,查处行人各类重点违法4.41万余起。推动镇街村社对60岁以上老人和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每季度、每半年宣教一次,共宣教287.86万人次。
此外,我局将继续大力推进媒体宣传,依托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做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围绕电动自行车、行人重点违法整治行动、斑马线礼让行人整治行动、货车右转弯让行整治行动等各类违法整治工作,制作违法、事故警示视频,持续曝光各类违法、事故,提高各方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杭州市公安局
202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