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1026142/2022-26767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7-22
发布单位: 运河集团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60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时间:2022-07-22 18:24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尊敬的房雪峰委员:

您在杭州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水平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601号)提案收悉。市运河集团高度重视这项提案的办理工作,市发改委、市园文局、市财政局、拱墅区政府等会办单位也十分支持该提案办理,及时提出了会办意见。我们一致认为,高水平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最美窗口十分重要且迫切。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运河集团工作概况

市运河集团是市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承担政府重大专项任务,负责京杭大运河主城区段沿岸区域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规划建设,同时开展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集团聚力全速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力争2023年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基本建成。

二、相关建议的反馈

(一)关于突出“建”的重点。

1.高品质改善提升运河沿线民生。聚焦运河老城区段30.4公里(钱塘江——石祥路),结合省、市政府推进绿道建设民生实事和迎亚运景观提升契机,贯彻“大思路、微改造、小切口”的最小干预理念,以“忆江南、最杭州”为总定位,以“三街五园”(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富义仓、运河天地、浙窑公园、运河天地文化艺术园区、小河公园)为核心节点,推进水岸互动文旅融合综合提升,重点推进两岸文化呈现、建筑景观、夜景亮化、水上产品4个方面提升。2021年8月,开展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为主题的提升方案市民意见征集活动,获得市民高度关注,线上阅读量超过54万人次。2021年12月,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杭州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文化标识”案例,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专题专栏发布,日前又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候选项目。2.积极建设嵌入入式体育设施。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大运河滨水段利用公园绿地、沿河绿道、桥下空间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和城市口袋公园,规划建设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设置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打造全民共享美好空间。今年5月,北星桥桥下空间作为全市首个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已建成开放。3.关于谢村码头搬迁问题。经与拱墅区政府共同协调推进,该码头现已签订搬迁协议,目前已停止运营,正在开展腾空清退工作。

(二)关于提升“建”的标准

市运河集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标志性项目方案设计。1.高水平开展方案设计,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小河公园、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方案分别由赫尔佐格和德默隆、隈研吾、刘家琨、马岩松等世界级设计团队负责完成,这些设计方案获得了国内外和行业内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组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确保设计水准,邀请单霁翔、许江、郑时龄、胡坚等专家学者,成立了19位专家组成的市运河集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专家委员会和22位专家组成的大运河博物院专家委员会。3.加强历史文化碎片挖掘与呈现。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持续推进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内容策划,目前已形成展览大纲初稿。结合迎亚运大运河(杭州段)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深入挖掘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文化碎片,目前已完成整体历史脉络梳理,挖掘了80余个历史碎片和45首诗词故事,下一步将以不同形式在运河两岸展示和呈现。4.串联山水,实现文旅融合。拱墅区已编制完成拱墅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现有的半山、大运河等山水资源进行梳理,整合自然生态、人文非遗、历史文化等要素,形成拱墅文旅品牌体系和产品体系,突显拱墅特色优势。5.整合资源,展现运河文旅底蕴。拱墅区围绕大运河非遗、演艺、文保和休闲等文旅要素,设计“‘探寻运河文化基因,体验杭州传统技艺’、‘走读街巷遗迹,品味运河市井’、‘赏工匠技艺,品传统民俗’”三大精品旅游线路(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精品线路),促进了遗址、街区、建筑、遗存等大运河文化精品的有效整合,形成大运河文化集群。

(三)关于强化“建”的统筹

1.领导小组成立。杭州市已成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统筹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市委宣传部主管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组(设在市委宣传部)与施工队(设在市发改委)。2.全力破解项目瓶颈。我集团系统梳理标志性项目涉及的土地征迁、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案审批等方面问题,在市规资局、市建委、市园文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帮助支持下,全力破解项目瓶颈制约。3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复函,同意以杭钢半山基地退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为试点,探索钢铁企业原址腾退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和再开发利用中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杭钢基地成为全国唯一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改革试点。

下一步,市运河集团将按照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到2022年底,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小河公园两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建成,老城区迎亚运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一期大草坪建成开放。2023年底,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基本建成,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初具形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基本建成。

再次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望能继续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