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4X/2022-26759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卫提〔2022〕36号 | 成文日期: | 2022-07-19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 |
杨晓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优质医疗资源西进,提高县域就诊率的建议》(第302号)收悉。我委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西进”工作进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质医疗资源西进工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优质公共资源向西拓展”“努力实现三甲医院区(县、市)全覆盖”。我委紧扣“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发展理念,锚定共同富裕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及高水平医联体建设,加快补齐西部县市卫健事业短板,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健康事业均衡发展。
一是以高水平医联体建设为引领,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往下沉”。进一步发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全面托管、重点托管、专科托管等多种协作办医帮扶模式组建跨区域城乡医联体,在桐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托管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在淳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分别全面托管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淳安县中医院;在建德,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分别全面托管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级医院选派管理和技术团队,助力基层能力提升,平均每月下沉医务人员1000余名,高级职称占80%以上。通过帮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桐庐一院被托管一年以来,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95%、6.30%、4.41%,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项。建德市目前已有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7个,其中省级区县龙头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
二是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强”。在淳安试点基础上,全市围绕“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改革要求,全面落实医共体唯一法人组织架构,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扁平化、垂直化管理,全市8个县(市、区)共组建25个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各医共体按照“一院一品牌”要求对成员单位进行精准帮扶,累计建立全-专科联合门诊339个,基层开展夜门急诊、门诊手术和住院服务比例分别达到97.14%、98.57%和47.86%。建德市以管理带动、技术转移、专家排班、设备共享等多种形式,对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同质化管理,建立慢病联合病房9家,年手术量达830余例,基层医疗服务能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以数字化改革为纽带,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全面通”。加强市、区(县、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推动医联体内诊疗、家庭医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在富阳区试点的基础上,全市推广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计116项医学检验结果、3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纳入互认项目,进行统一项目编码,并规范通过室间质评的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间互认,二级乙等及以下医疗机构间互认并向上互认,县域医共体内互认,截至目前,已完成检查检验互认19304项次、引用12448项次。建德市6家市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乡镇卫生院均打通了医疗数据共享互认“高速路”。推进医疗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县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五大共享中心,完善医共体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各成员单位可以预约牵头单位的大型检查(磁共振、肠镜等)、住院床位、专家号源,方便百姓就医。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委将结合您的建议,通过市县两级联合发力,促进西部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一)加强全市医疗规划合理统筹。按照“核心区调控优化、外围区(县、市)加快扩容”的原则,统筹区域内各类床位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依规扩容和层级均衡,根据《杭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区域卫生“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桐庐一院新院区、建德一院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按三甲综合医院规模申报配置床位资源,统筹推进县级医院提档升级。
(二)持续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动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和连续式服务。推进医共体内临床科室垂直化管理,发挥好全—专科联合门诊和慢病联合病房优势,落实“两员一中心一团队”机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实现两率提升。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落实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三)优化人才“双循环”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医联体辐射带动作用,紧密型合作办医牵头医院安排骨干人员担任受援医院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或职能科室负责人,定期委派医务、院感、护理等专业人员,加强对口指导。各受援医院统筹安排业务骨干赴牵头医院进修学习,开展联合培养,每年上派人员应不少于10人。利用市级十大高峰学科和重点学科优势,推动市县两级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新技术新项目引进,搭建基层人才平台。加强基层招人留人政策保障,加大人才投入,加快完善基层卫技人员绩效工资政策,提高薪酬待遇,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
(四)持续推进医疗健康数字化改革。持续完善“健康大脑+”体系,在省健康大脑市县贯通上,由杭州市统建或支持山区4县(市、区)自建“健康大脑+”体系。围绕“浙里健康e生”建设目标,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实时贯通提升工程,加快实现医共体内部医疗信息的系统整合和优化,打通县域医共体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医检互认的提质扩面,强化数据监管,让数据的互通共享更加便捷安全高效,提高互认率,减轻百姓看病负担。
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付卫林;联系电话:8525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