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的演出市场,跟气温一样热火朝天。上个周末的两场好戏,尤其值得细说。一场是喜剧演员王梓的默剧盲盒秀,另一场则是“戏剧黑马”刘添祺的《GOODBYE》三部曲。
这两个90后青年演员,都算不上鼎鼎大名,但两场演出都几乎售罄,反响热烈。王梓的默剧,很多人都是呼朋唤友地来,台下笑声一片,好多人意犹未尽。刘添祺的戏剧集,其中《鸡兔同笼》和《巴西Brazil》还是屡屡亮相的代表作,依旧四两拨千斤,感动全场。放眼望去,台下是清一色的年轻观众。
纵观整个正在加速回暖的演艺市场,这两场不同类型的演出一时火爆,看似个例却是趋势。从形式上看,王梓的整场演出由6-7个默剧段子组成,每个都是独立的主题和故事。杂技般的肢体动作,卡通式的表情,再加上各种口技配音,就像是小时候看过的日式动画片里的人物走进了现实一样。总的来说,内容很轻巧,看着很愉悦。而刘添祺自编自导的《GOODBYE》呢,只有两三个人在舞台上演了三出30分钟左右的小戏,每一出戏都短小精悍却充满张力,残酷又温情。
由此可见,“短平快”的愉悦与精神获得感正在填补当下年轻人的内心需求。一段诙谐的默剧才十分钟,笑点密集,一个戏剧小品简单直白,直抵人心。在快节奏、强压力的当今社会中,这些创新的艺术形式和脱口秀一样,正在成为治愈都市人的“精神良药”。
更难得的是,这批新一代创作者们把作品的重点放在了关照社会情绪上。以内容来说,王梓的默剧选择了像《失眠》《在写作时是如何找寻灵感的》这些和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幽默又忧伤。刘添祺创作《GOODBYE》,分别是关于友情、关于亲情、关于生命的告别。对emo情绪、原生家庭、中年危机等社会议题的关切,是这些舞台作品在艺术呈现上的一个新趋向与爆发。
说到这里,想起脱口秀演员童漠男说过的一句话,“脱口秀是一件真诚的事情,要说你认为对的内容,再把它变得好笑。”其实这句话,对于当下任何一种舞台艺术形式来说都适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舞台新人都是在近年来大热的综艺节目中频频“出圈”的。两年前,刘添祺带着自己创作的《养鸡场的故事》《巴西Brazil》登上话剧综艺《戏剧新生活》,节目播出后,他在话剧圈里成为被粉丝追捧的“老天爷追着喂饭的戏剧天才”。王梓也不例外,参加了另一档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而在此之前,他们早在线下表演数年。现在站上更好的舞台,也是一种坚守之后的“归来”。
如今,新一代戏剧人用自己的方式关照现实生活和社会情绪,用新颖的演绎为大众带来思考。刘添祺说,戏再重要,重要不过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我们在获得欢愉和感动之余,在抒发情绪和压力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更好地回归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