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2-26747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建办提〔2022〕54号 | 公开日期: | 2022-07-13 |
发布单位: | 市城乡建委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老旧小区数智平台构建为抓手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第458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住保房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2019年本轮老旧小区改造之初,我委即要求改造项目要因地制宜的融入未来社区的先进理念,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未来社区中数字化的理念引入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2020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贯彻国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鼓励城镇老旧小区分类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高级改造形态。2022年,根据浙江省要求,我委积极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创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要求新创建的旧改类未来社区中,包含已开展或计划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未来社区不少于60%。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创建未来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数字化改造。
(一)制定建设标准,加快数字化改造。我委制定出台《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技术导则(试行)》,将小区智慧安防改造、智慧管理等做为改造重点内容,截止目前,已完成改造的小区中,已改造智慧安防小区454个。同时结合数字社会应用落地要求,根据省级《未来社区创建指标体系》、省级《未来社区验收办法》和《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指引》,制定出台《杭州市城镇未来社区验收办法(试行)》,谋划出台《杭州市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指南(1.0)版》,将物联引擎、空间数据资产、社区数据仓、数字社会“12个有(8条跑道)”等数字基建落地到配套设施布局中,并在方案评审、项目验收中督促落实,实现软、硬件数字基建在未来社区项目中全面覆盖。目前,我市已有13个项目申报第一批、第二批省级未来社区验收,其中有上城区红梅社区、滨江区缤纷社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基本能够满足创建指标体系中对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其余在建项目也要求贯彻数字化建设要求。
(二)建设应用平台,助推基层治理。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编制并下发《杭州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导则》(杭数据综合〔2022〕6号)和《杭州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2022年工作要点》(杭智办〔2022〕4号),规范杭州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借助智能感知终端助力基层信息获取过程,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构建涵盖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备查的服务型智能处置闭环。转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实现主动监管与实时监测相结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现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向《杭州市智慧消防智能管控系统》《杭州市CIM基础信息平台系统》《亚运在线》等多个应用场景进行数据赋能,推进城市治理涉及到的各个应用系统间有效贯通。杭州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今年下半年将正式上线,预计年底平台接入设备类型将超100种,设备终端个数达100万个,归集数据突破100亿条。
市住保房管局大力推进杭州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并以平台为载体和抓手,加快5G、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住宅小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大脑应用平台,打造集智慧物业服务、智慧政务服务、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应用场景,构建形成“政府监管、业主主体、物业服务、多元支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在线运行新格局,为未来社区“平台+管家”应用场景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目前,杭州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已建立覆盖全市的住宅小区“人-房-楼幢-小区”精准关联关系,并在部分区县完成功能试点运用。400余家物业企业和900余个业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已完成平台注册备案;1500余个住宅小区完成物业合同备案,并具备线上响应业主报事报修能力;平台累计支持各小区发起业主大会线上投票1900余次;电子业主卡注册用户突破30万,业主累计登录次数突破800万次。在此基础上,市物业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已下发通知,启动全市推广使用工作,并明确提出与未来社区“平台+管家”应用场景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建设保障,强化人、财、技支撑。我委针对数字化建设专业要求高、建设难度大的问题,指导各区、县(市)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并召开多次培训会,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配齐专门的数字化建设人员。充分利用政府与市场化资源,明晰政府侧和市场侧的职责边界,鼓励采用建设、管理、运营一体的建设模式,组建由建设方、实施方等组成的技术业务支撑团队,加强内外部统筹协调,强化规划设计、数字化、运营等专业衔接,建立立体协同推进机制,确保数字化建设有序、有质推进。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市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城镇未来社区创建市级专项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可获得市级补助400元/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创建未来社区成功的,可在原市级补助标准上,再增加补助300元/平方米,加强资金支撑。指导区、县(市)明确数字化建设的软件、硬件边界,降低建设成本。
二、下一步,市建委计划从全域平台建设、加强联动改造、数据贯通、多端融合等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联动旧改与城镇专项规划编制。在深入理解、贯彻未来社区创建和老旧小区改造的理念同源、目标同向的内涵基础之上,我委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推进未来社区的重要组成,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和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加强项目共创共建共享,联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同事按照“一区一规划、一社一画像”的要求,形成以社区建设规划引领未来社区落地的体制机制,做好与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衔接,全面摸清各社区的人员情况、资源禀赋、重点需求、问题短板,科学确定项目滚动实施计划,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数字化水平。
(二)推动全域数字化平台建设。我委拟联合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印发《杭州市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指南(1.0)版》,指导各区、县(市)按照“共性普惠”和“个性可塑”的标准,建设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通过建设统一、共享的数字底座和应用商城,开发标准化功能模块和应用组件,充分衔接区、县(市)现有数字化系统,使数字基建快速、低成本覆盖辖区内全部未来社区项目,避免平台重复建设,减轻资金压力。
(三)加强数据贯通提升功能性。根据2月28日袁家军书记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上的工作部署,整合形成“1612”体系构架,其中新增的第二个“1”就是基层治理系统,是对原“152”体系构架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数字化改革工作的重点仍然在于基层,对于数字化平台的治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数字化平台更强功能性的主要方式也在于增强数据贯通。我委协助各地横向调动各条线数据资源,纵向争取省、市各级部门支持,提升平台的贯通性和功能性,积极与现有数字化治理平台联动,特别是基层治理四平台、智慧物业、雪亮工程等,打破数据孤岛。
(四)加强多端融合提升服务性。目前,数字化平台在治理端得到了广泛展示,治理端范畴内的各种数据琳琅满目,但对运营端和居民服务端等“神经末梢”的建设不够重视,未能让建设成果更好的惠及物业公司和社区居民。我委进一步指导各地加强运营端和居民服务端建设,扭转当前“重管理轻服务,重展示轻实用”的局面。运营端要为物业公司和生态链服务企业提供相应端口,引入更多社区服务;居民服务端要进一步优化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浙里办等接入路径,提高应用的质量和活跃度,增强实用性。
感谢您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处 夏冰洁
联系电话:87150526 传真:87150501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