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我市社科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系列理论研讨会召开第二场。来自党校、高校、业界等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各自研究领域,围绕“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与杭州创新实践”这个主题,从创新与实践、理论与路径等角度,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深入研讨。
在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晓珊从“共同富裕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切入,探讨率先形成橄榄型社会机构的浙江探索;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詹鹏提出从四个方面提升全体人民收入稳定性的路径;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丙宣认为,要加快进行共同富裕的社会机制研究;浙江省社科院智库建设和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姜佳将通过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舆情分析,提出讲好“共同富裕”的浙江故事的四种方式;杭州市发改委社会发展与人口就业处处长范诗武从杭州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的角度切入,介绍了杭州关于共同富裕正在做的探索;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乡村,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少华介绍了杭州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主要举措及亮点;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范海霞经过对桐庐、建德、淳安三个县域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在“两个先行”中推动共同富裕的难点,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与物质富裕相比,精神富裕更难把握和衡量,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一华阐释了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在于依靠改革发展、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及加大舆论宣传引导。
本次研讨会紧密结合“重要窗口”要求和杭州在地方治理现代化中的特色亮点,以学术交流带动治理现代化相关理论提升和实践提炼,彰显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杭州特点,努力为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杭州方案。
据悉,该系列理论研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为主题,紧紧抓住红色根脉、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生态文明、城市治理、历史文脉等特色内容和当前、今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方面举办五个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