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海纳百川,气象日新。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杭州“城市大脑”的创新成果,并寄望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如何继续探索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数字治堵”到“数字治城”再到“数字治疫”,近年来,杭州积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和进展。
在杭州,数字化变革已渗透到城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城市大脑正在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杭州样本”。
数字治理破解基层难题
今年,杭州城市大脑重点聚焦以社区为切入点,首批聚焦“住”“行”“老”“小”等领域,推进住房、交通、未来社区中“一老一少”等重大项目建设。
“综合压力指数49,这是根据多个场景算力得出的……区域拥堵指数小于1.7,说明周边交通畅通……”2022年的春运极不平常,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色块和闪烁的数据,动态显示着候车大厅人数、进出站人数、周边交通等,数据的起伏,牵动着整个杭州东站上千名工作人员的心。
春节前夕,杭州疫情来势汹汹。而杭州东站经受住重重考验,拿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共到发列车2.1万班次、旅客745.93万人次,为旅客营造了安全健康的出行环境。其中,共筛查19600趟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列车信息,妥善处理重点人员2278人次。
这是发生于杭州的真实生活片段,今年以来,数字化在我市几轮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改革中涉疫应用亮点频出。而这,正是“十四五”期间,杭州用深厚的数字创新“浓度”,利用城市大脑激发城市发展活力的真实写照。
迭代升级,纵深推进。杭州量谱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拟设立在余杭区的外商投资高科技企业,因不久前余杭区有疫情发生,该公司办事人员不便前往余杭办事窗口办理业务。而通过“同城通办”,由萧山局工作人员受理,由余杭局工作人员审批,企业最后在萧山区领取了营业执照,解决了该企业“异地办理”的需求。
“同城通办”通过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协同协作,打破了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据统计,今年1月到4月,共有53家市内区外企业在萧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完成设立登记,有31家萧山企业在萧山区以外完成登记注册。
杭州城市大脑不仅只是技术应用,更是包括工具、平台和制度建设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技术、机制与场景形成相互呼应,数据从“在线”演进为“在场”,促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相互合作,为治理提供增量式赋能。
数字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的“急就章”,更体现在寻常生活中。
“亲清在线”平台是杭州城市大脑通过数据驱动消除流程、实现直达的颠覆式创新。通过连接监管、税务、社保、交通、商务、海关等各行业部门系统,实现线上数据实时协同、碰撞。目前已有33.1万家企业、103万员工享受到639条政策优惠,累计兑付额超过167亿元。中央“两直”补贴采用此兑付模式,7天内即完成36万次机器审核、14.6万笔、价值10.8亿元的线上支付。
“民生直达”平台中,涉及助老、残障等群体的多项民生政策依托城市大脑,协同省市平台各条线部门数据,通过数据赋能自动核定符合条件的兑付名单,从确认到发放实现一键全流程办理。
卫生健康领域通过流程再造,让“舒心就医”场景通过打通医保、发改等系统信息,将所有诊间付费环节整合为一,绑定支付工具还可进行无感支付,实现“先看病后付费”。目前全市343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医后付费”服务,累计服务1.19亿人次,就诊时间平均缩短1小时,医院收费窗口大幅减少。
透过这些数字化场景,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大脑助推数字化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自觉行动,是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特征的全新部署,核心要义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杭州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是高效构建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的过程。
数字治理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数据是最直观的显现——
据了解,全市加强数据供给统筹,截至目前应归集数据目录数共3454个,已归集数据目录数2305个,已归集数据条数11.47亿条,归集率超过三分之二。而数据共享已累计发布共享数据接口4947个,调用200.81亿次;批量共享数据表609张,24.81亿条。制作电子证照413类3697万个,调用1.46亿次;制发电子印章8572个,调用463.5万次。
同时,在聚焦智能亚运、疫情防控、住房保障、一网统管、基层减负、信用体系、营商环境、共同富裕等数字化重大改革重点应用,梳理第一批数据共享需求1680个,其中已归集数据目录1352个。推进“一网统管”试点方面,则汇聚系统、城市运行体征、应急资源、事件等要素,建设城市运行综合指挥系统。目前梳理了第一批34个系统,28类应急资源,296个体征一屏展示。
“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考察时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如今,杭州城市大脑透过数据镜头而非过程镜头重塑城市治理逻辑。降低因流程过长、主体过多而产生的模糊操作和主观裁量,大幅缩减目标和结果之间的距离,精确瞄准政策对象,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数据驱动带来的部门协作和业务协同,推动公共服务真正回归“人民”的中心视角,实现重构式创新,有效增加群众获得感。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是重要动力。“数字”大潮滚滚向前,而杭州顺应了这股历史潮流,杭州城市大脑在各个领域的数字治理方案正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多场景交叉带来的相互催化和相互赋能。最初点状式、盆景式的局部创新开始相互融合,发展为燎原之势。线上与线下相互呼应,条线与部门相互成就,政企之间实现合作共赢,协作共治增进城市运行效能,将“数字化”变革渗透到城市治理的每一寸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