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国际禁毒宣传日
传统毒品主要有鸦片、大麻、海洛因等
禁毒君来考考大家
你听说过第三代毒品吗?
芬太尼是治病的“药”还是致命的“毒”?
狡猾的敌人 第三代毒品
第三代毒品即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又称为“策划药”和“实验室毒品”。
成瘾性
第三代毒品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效果,同样具有成瘾性。
更新速度快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品种以不少于1种/周的速度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与纳入管制速度不匹配,使得该类毒品犹如身穿逃避监管的“隐身衣”。
迷惑性强
新精神活性物质变换包装,以茶包、饮料和糖果的形式让人放松警惕,最终落入它的陷阱。
“白” 药用芬太尼
芬太尼最早是由比利时的保罗·杨森(P·Janssen)博士在1960年设计合成的,1963年被引入欧洲临床实践中作镇痛剂使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00倍,广泛应用于重度慢性疼痛如癌痛和手术麻醉辅助用药。我国应用较多的芬太尼类似物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药物,严格按照麻醉药品进行管理,患者常在具备权限和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明明是治病的高效镇痛药物
为何成了管控物质?
它是如何黑化的呢?
时间轴的标志性事件
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黑” 芬太尼类物质
芬太尼类物质就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中的一大类,家族成员众多。部分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相继开发成为药品,部分如卡芬太尼和硫代芬太尼作为动物兽药,其他如乙酰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等则未作为药物研发。
芬太尼类物质能产生欣快感,常被作为毒品滥用,其成瘾性和依赖性很强,戒断很难,大剂量使用还可导致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2019年,美国芬太尼类物质滥用造成的死亡案例就超过30000例,约为海洛因致死案例的3倍。芬太尼类物质已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中危害最巨大的毒品之一。
不法分子利用芬太尼核心化学结构衍变修饰,合成了众多芬太尼类物质毒品,给我国毒品监管造成巨大的威胁。目前,已报道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60余种,截至2019年,我国已列管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等25种,涵盖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的全部芬太尼类物质。
危害 芬太尼类物质滥用
神经系统毒性: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癫痫发作。
心血管系统毒性:严重的心血管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厥。
呼吸系统毒性:危及生命的呼吸抑制。
其它系统毒性:全身肌肉强直,肌肉紧张性阵挛、镇静、寒战。
芬太尼类药品在医院临床监督下使用才能发挥药效,为患者减轻痛苦,而非法滥用芬太尼类物质风险极高,易成瘾易致死!
禁毒君呼吁大家
分清黑白,合法医疗,
抵制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