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匠认定工作五年回眸
时间:2022-02-23 10:14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提升新业态劳动者技能素质。



全国首个工匠精神展示厅。



首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年来共认定“杭州工匠”150名。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他们是日复一日执着专注的践行者,擦亮了爱岗敬业的底色,锻造了永不褪色的“工匠精神”,不断影响着时代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杭州这座城市。

坚持坚守、敬业精业、专心专注、创新创造、至善至美、无私无我——这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激励广大职工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年来,在杭州这座“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的城市里, 杭州市总工会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起点,积极探索弘扬工匠精神“杭州实践”,营造全社会尊崇工匠、宣传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和厚植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风尚,引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推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贡献。


先行先试 

工匠认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从2016年开始,杭州市总工会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启动“杭州工匠”认定工作。认定工作历时10个多月,通过申报、推荐、评审、公示等规范程序,由市政府发文认定首批30名“杭州工匠”,并于2017年4月25日举行首届“杭州工匠”认定发布会。

五年中,“杭州工匠”认定工作始终秉持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和有力量的原则,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数量越来越多。工匠申报人数从2016年的230人上升到2021年的390人。二是领域越来越宽。工匠认定领域从最初的工业制造、工艺制作等传统领域,拓展到覆盖50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三是标准越来越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德行情操和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德艺双馨,每年只认定30名。四是层次越来越高。认定的“杭州工匠”中有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等行业领军人才。五是基础越来越实。通过开展工匠认定、设立“926工匠日”及系列活动,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时代新风尚,杭州亦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先行之地、实践之地、示范之地。

五年来,杭州累计认定“杭州工匠”150名。这些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杭州工匠”对事业始终保持敬畏心、坚守责任感、践行不移志,追求技艺的精湛与产品的精致,以专业的水准引领行业发展前行,用他们平凡或不平凡的经历诠释了工匠精神。


打响名城工匠品牌 

弘扬工匠文化内涵

让工匠融入城市记忆,不断丰富杭州城市内涵。五年来,杭州市总工会努力打响名城工匠品牌,围绕讲好工匠故事、厚植工匠文化、铸就工会文化品牌,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挖掘和展示新时代工匠的精神内涵,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设立全国首个“工匠日”。2019年4月3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工匠节日的城市。“工匠日”设立不仅是对工匠群体的尊崇和致敬,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壮大杭州能工巧匠队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助推杭州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绚丽篇章的创新举措。

打造工匠文化阵地。2019年10月25日,全国首个劳模工匠学院在杭州成立。2020年9月18日,全国首条劳模工匠文化绿道建成,同时在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设立工匠坊,成为弘扬工匠精神、宣扬工匠文化、展示工匠作品的平台。2021年1月18日,市总工会首批命名了22个基层“劳模工匠之家”;5月28日,杭州市文化宫“926”剧场建成上线;9月16日,全省首个工匠精神展示厅建成开放;9月25日,全国首个劳模工匠文化公园建成开放,该公园占地26公顷,设有“天下巧工”广场、劳模记忆飘带、杭州工匠林、抗疫群英像、匠心湖、格言墙、时代走廊等主题景观,充分展示了劳模工匠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

铸就工匠文化品牌。2017年3月31日,《杭州工匠》栏目正式开播;2019年4月3日,“926工匠日”标志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4月23日,成立了全国首个地级市劳模工匠协会;9月26日期间,杭州市总工会举办了全国首个“926工匠日”新闻通报会,发布了《全国首个“926工匠日”诞生记》,制作播出庆祝全国首个“926工匠日”暨《杭州工匠》栏目开播两周年特别活动,举办全国首个“926工匠日”暨长三角工匠论坛、“杭州工匠”作品展示会及“杭州工匠”作品义卖会,打造以“设立工匠日、铸就职工魂”为主题的地铁专列,特别推出“全国首个‘926工匠日’”的主题灯光秀,编撰出版 《劳模工匠系列丛书》、“杭州工匠”风采录,首创“工匠之歌”,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活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努力建设一支卓越的劳动者大军

五年来,杭州市总工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激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以培育新时代的劳模工匠为己任,为杭州发展建设一支卓越的劳动者大军。

推动工匠培育壮大。市总工会不断健全工匠培育、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成立市、县两级劳模工匠协会,建立“杭州工匠”档案数据库,全方位动态化地做好工匠培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制定出台《杭州工匠五年培育计划》,积极推动把工匠培育工程列入到杭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计划到2025年培育“杭州工匠”300名、区县(产业)工匠1000名、企业工匠10000名;精心打造制作“杭州工匠”专属“匠心卡”,持卡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地铁、公交、游玩公园和优惠停车等待遇,体现对工匠的关爱,表达对工匠尊崇,倡导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

推进工匠技艺传承。市总工会发挥工匠技艺传承和精神传播作用,开展“工匠带高徒”活动。2020年9月11日,首批9名“杭州工匠”与18名“徒弟”签订《工匠带高徒协议书》,通过技艺上传授、技能上帮带、德艺上指引,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杭州工匠”工作室、劳模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培育实训基地等,组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伍,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开展技术革新、技艺创新、课题攻关、难题破解,发挥“杭州工匠”的技能和精神传帮带,引领广大劳动者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出匠品、铸匠魂,助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推崇工匠助力产改。2017年以来,杭州市总工会把工匠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纳入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落实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发挥“杭州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工匠参与产改工作宣讲宣传,推广以劳模工匠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举办“十百千万”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帮带、技能晋级、技能激励于一体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杭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做法和实践得到了全国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先后三次刊发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先后三次播出,省市各级媒体也纷纷进行了详细报道。

怀匠心、践匠行、出匠品、做匠人。五载实践趟新路,而今奋进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杭州市总工会将继续做好“杭州工匠”培育工作,不断深化、丰富和厚实弘扬工匠精神“杭州实践”,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匠人才队伍。(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