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63/2022-2654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2-18
发布单位: 市园文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分类指引 精细规范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创新之路
时间: 2022- 02- 18  09: 49       来源: 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近日,市园文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历史建筑的保护使用导则编制工作。这标志着我市的历保工作朝着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杭州现有历史建筑1600余处,类型多样、历史韵味独特,它们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基因”和重要载体。在城市更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如何保持“原风貌”、实现“新价值”是一直努力探索的重点课题。经过几年实践,在市园文局的指导下,市文保中心在出台了历史建筑建档测绘、工程设计、修缮利用、保养维护等系列标准的基础上,走出了“一纲要、两步骤、三范本、四特色”的导则编制创新之路。

一个《纲要》。为了规范导则编制的方式方法、审查机制,为各地科学开展“一幢一册”“因房而异”导则编制工作提供指南、明确方向,2021年底市文保中心专项编制了一份《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编制纲要》。《纲要》重点对导则编制的依据原则、框架结构、具体要求、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细化和明确,特别指出编制需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可持续性”四性原则,框架需包含“编制说明”“基本情况概述”“指引内容”三部分子项。

两个步骤。分两步开展保护使用导则编制工作,为每幢历史建筑量身定制“保护利用说明书”。具体工作主要分两步:一是明确保护要素。根据历史建筑现状情况,综合评估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环境价值和使用价值五项指标,从历史建筑的室外环境、主要平面布局、外部风貌、特色结构和构件五方面,详细判定历史建筑重点保护部位等价值要素,形成保护清单。二是提出保护与利用指引。根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明确建筑中各项价值要素的保护要求。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每幢建筑的日常管养、后续利用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指引。保护使用导则是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使用历史建筑的重要指南,是各级历保主管部门管理历史建筑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法门。

三类范本。目前,我市历史建筑实施分类保护,共分三类。其中一类属最高等级保护、二类属较高等级保护、三类属一般等级保护。为有效指导各地分类开展导则编制,市文保中心从全市域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编制三类导则范本。范本充分体现了不同类别历史建筑的价值构成和保护要求,为各地科学开展各类历史建筑的导则编制工作提供良好范例指引。

四个特色。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在编制内容上体现了四个特色:一是可读性。导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最优化的直观表达,让保护责任人、管理者等,都能无障碍读懂。二是技术性。导则结合建档测绘等基础资料,深入分析每幢建筑价值特色、工艺、材质等要素,明确每幢历史建筑的重点保护部位,及保护利用中的技术管控要求。三是可操作性。导则明确了每幢历史建筑的“重点保护区域”和“可调整区域”,指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指导作用。四是可持续性。导则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结合时代与人民生活需求,从历史建筑的功能利用优化、配套设施完善、空间调整及性能提升等方面提出合理指引,以期实现历史建筑的价值延续与活态保护目标。

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的编制是杭州近年来深入推进历史建筑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历史建筑留存传统文明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文化生活的重要技术抓手。下一步,杭州市计划用1年时间完成全市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的编制工作,牢筑传承文脉的技术保障,积极助力“文化浙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