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寺公交站改造前较为拥堵
改造后的雷峰塔和净寺之间的潮汐车道
南山路净寺公交站提升效果
今年春节长假,很多开车经过雷峰塔景区门口的朋友会发现。以前一到周末和节假日,这段经常会堵到头疼的路段,如今通畅多了。
根据交警部门的测算,今年春节长假(除夕—大年初六)期间,“雷峰塔—南山路区块”交通拥堵指数1.21,均速37.4公里/小时,与去年春节长假相比,拥堵指数下降36.32%,均速提升66.22%。
其实,这都是因为近两年景区凤凰山管理处实施了“雷峰塔—南山路区块交通治堵工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景区热门路段,持续两年治堵
“雷峰塔—南山路区块”位于西湖景区的东南面,沿路有长桥公园、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等多个著名景点,整条道路不仅环境容量大、历史积淀深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一到节假日,这条路段就容易形成交通堵塞,车辆行驶到这里,几乎是一步一挪,被不少司机形容为“开车还没走路快”,成为西湖景区多年的“老堵点”。
尤其是杨公堤—玉皇山路这段,虽然路长仅约1.6公里,步行也只需二十几分钟,但其间囊括了大小近10个景点,还有小学、幼儿园和3座公交车站台。其中,停靠公交线路有11条之多,到了旅游旺季和上下学的早晚高峰,极大影响了旅游秩序和游览体验。
为了更好地达到治堵的效果,凤凰山管理处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现有的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因“点”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通行效率。
自2020年起,便开始着手对这段“拥堵路段”进行了提升改造。一期提升工程于2020年年底完成,并在2021年的春节经受住了考验,平均拥堵指数为1.90,均速23.53公里/小时。2021年,又进一步继续深化南山路治堵工作,开展二期提升工程,大力治理交通堵点,强化“点对点游览”,针对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谋划解决方式,并于2022年春节前夕完成二期工程。
精准施策,提高市民游客的出行舒适度
一“点”一策,精耕细作。
凤凰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景区通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挖掘出有限道路资源的“潜力”:雷峰塔和净寺之间有一段长度160米的双向两车道,原先机非混行不说,非机动车道宽度仅1.5米,现在经过移位、拓宽等改造措施,机动车道增至三车道,实现机非分离,不仅保障安全还提高通行效率;同时,施划200米潮汐车道,高峰时期根据车流量灵活通行。据测算,这段路的拥堵指数同比下降可达到4.37%。
同时,持续提升公交站周边畅通指数。
“很多人选择公共交通来景区游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公交车车体较大、上下车乘客较多、经停公交线路较多等多种因素,客观上也对宽幅有限的路面通行造成一定影响,旅游旺季时众多的行人游客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叉通行也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就结合去年净寺公交站的改造,着重对邻近的长桥公交站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提升。”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看到,提升后的长桥公交站现状站台位置虽然不变,但是原本西向东直线式停靠公交车站已经改造成了宽敞的交通岛式,车道宽度压缩为3米,由2条增至3条,其中一条作为公交车停靠使用。站台南侧新建的1.5米宽非机动车道,还利用林下空间采用生态材料建设游步道作为交通人行道,与非机动车、行人分离通行,各行其道,安全有序。
经测算,改造后的公交站台,运送速度每小时提升0.26公里,进一步提高了道路的通行率。
经过两年的治堵工程,这个西湖景区“老堵点”的拥堵大大缓解。
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杭州“亚运年”,为了提高市民游客的出行舒适度,提高道路通畅率,景区将继续在旅游交通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智能化设施,持续优化西湖西溪交通环境,为迎接亚运贡献景区力量。(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