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22-2693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提〔2022〕29号 成文日期: 2022-11-0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471号提案的回复
时间:2022-11-04 15:27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刘启宏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的471号提案《关于推动浙江自贸区航空产业自贸发展的若干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推进保税业务

自2019年7月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关于要求设立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的请示》(浙政〔2019〕41号)以来,省、市、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围绕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的申建开展了大量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针对之前海关提出的“申报面积偏小”、“好项目储备不够”以及“B保一线进出口数据偏低”等问题,我市积极沟通汇报,并进行了针对性破解;区港一体化建设中申建综保区有其鲜明特色,又叠加自贸试验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综合优势。当然,今年3月9日海关总署印发的《综合保税区申请设立工作指引》,也给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继续加强沟通汇报,力争在今年年底前获批。

杭州空港综保区获批后,即可大力推进保税相关业务开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办发〔2021〕24号),自贸试验区内、综合保税区外企业可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并明确由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维修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自主支持开展,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长龙航空正在建设的维修保障基地处于自贸联动创新区,针对长龙航空的相关需求,我市将继续跟进并积极向上争取;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探索推动综保区外保税维修政策在杭州落地。

钱江海关也提出了加快推进保税业务的具体措施:一是务实探索全产业链保税制度,就杭州市生物医药、视觉智能等关键优势产业开展相关调研并积极向上争取试点。鉴于国家部委对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暂无明确部署,待相关产业需求成熟后,积极向海关总署争取试点资质。二是保税仓库设立申请已上报杭州海关审批。钱江海关已指定专人对接企业,指导企业申报和规划建设,推动保税仓库数智化建设,积极协助企业与杭州海关进行沟通,力争项目早日获批。三是《综保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内的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保税维修,省政府批准同意即可开展,海关已有成熟的监管制度。考虑到航空维修的复杂性,建议由地方政府、企业、海关多方共同探索数字化监管可行性。钱江海关将协助地方商务部门做好维修项目的综合评估。四是保税展示交易限于综保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 型),展示地点可在区内或区外。建议长龙航空将展示商品暂存于杭州综保区或者保税物流中心(B 型),再办理出区展示手续。五是保税再制造现属于综保区特有政策,暂未拓展至区外。

二、关于加快推进航空租赁业务

在杭州自贸片区设立之前,落户于萧山区的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只能通过天津滨海机场和天津自贸区东疆保税区以保税租赁方式进口空客系列飞机。浙江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获批建设以来,聚焦“临空枢纽、数智制造、数字贸易”三个领域改革突破,紧抓重大项目、制度创新,推动产业提升、自贸赋能。2021年,钱江海关创新杭津两地三方海关异地联动监管模式,实现了长龙航空进口飞机“东疆保税入账,杭州直飞进口,萧山申报通关”,使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流程优化、费用减半、成本降低的红利。该模式下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案例属浙江自贸试验区首创。

开展飞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一是要有综合保税区,二是要出台相应专项支持政策。从区位上说,目前正在申报的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条件最优越。从政策支持上说,由于相关政策专业性强、支持力度要求高,我市将开展学习调研,积极向上争取,探索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三、关于加快推进“数智航空建设”

省、市、区高度重视杭州临空产业发展。一是省交通运输厅将临空经济发展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谋划,研究提出加快杭州、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并提交省政府,为推动临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浙江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杭州、宁波和舟山为重点,推动飞机制造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布局,加快实现杭州、宁波等临空经济功能区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拓展国际航线网络,编制印发《新冠疫情期间杭州航空口岸国际航线专项培育政策》,研究制定全省口岸机场国际航线培育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航司、货代等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国际航线网络,确保对外贸易空中通道稳定。四是全力推进数字机场建设,借助全省数字化改革发展契机,谋划建设全省数字机场平台、国际航空货运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航空运输信息互联互通,航空运输服务高效协同,持续提升航空运输效率。五是积极做好相关产业招引工作,招引UPS、DHL等知名国际货代企业入驻。

四、关于加快推进国际航空培养基地

近年来,我市积极与航空领域国际知名高校、机构合作,开展航空产业人才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杭州高新区(滨江)于2017年12月9日签署协议,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打造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建的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院已于2018年10月实质化运行,汇聚形成了三百余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2018年1月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校将在杭州联合举办一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法航空大学。中法航空大学将按照“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打造一所拥有现代大学制度、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预计2023年建成交付。在筹建期间,中法航空大学在杭州市“西溪八方城”过渡校园,以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为平台,开展各项筹建工作。

杭州市积极发挥市内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强与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深度合作,推进产业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和成果转化,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产品支撑。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从人才、科研投入等方面为航空产业相关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相关项目落地。

五、关于进一步拓展自贸区域

自贸试验区报批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流程要求,杭州自贸片区作为2020年刚获批的自贸片区,近年内扩大范围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临空片区面积达到24.18平方公里。我市将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联动创新,加快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复制推广。

为进一步拓展并带动航空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经信厅等相关单位积极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夯实产业基础,助力产品创新,加快做强做精航空零部件及新材料、航空航天关联装备,推动提升航空航天产业竞争力。

一是强化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总体谋划。制定《浙江省航空航天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建设长三角航空航天零部件先进制造基地、国内知名的航空航天装备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应用服务示范基地为目标,明确构建特色产业链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塑造产业创新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

二是夯实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在构建特色产业平台上,支持固定翼、无人机、发动机、航空材料等横向和设计、研发、制造、装配等纵向的航空航天产业项目落户到建德航空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台州无人机航空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推动特色小镇的航空航天产业联动发展。在培育优质企业上,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引导企业专注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如西子势必锐已获5大国际航空制造商的287项认证,成为大中型机身结构件一级供应商,是国内为中国商飞 C919、空客、波音等大飞机配套的唯一民营企业;万丰航空年产400架轻型运动飞机和100架钻石飞机整机制造工厂建成投产,成为集飞机研发制造、机场建设、通航运营、低空保障为一体的航空飞机制造企业。

三是加大航空航天装备首台(套)支持。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推动创新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去年新培育认定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的“C919大型客机空气冲压涡轮发电机舱门”等2项首台(套)产品,补助省级奖励资金150万元。通过首台(套)保险补偿支持“高可靠性直升机成套发动机整流罩锁闭系统机构”等6项航空航天装备项目,推动222台(套)总价值9425万元航空航天首台(套)推广应用,保费补偿资金162.2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快推进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努力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政策支持,加速航空人才培养,做大做强航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