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22-26929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提〔2022〕30号 公开日期: 2022-11-0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52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1-04 15:24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李文冰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520号提案《提升改造下沙大学城打造浙江一流高教园区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3月25日,钱塘科学城挂牌成立,锚定构建“杭州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先导区、活力迸发的都市型新城区、国内一流科学城”,规划形成“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全域覆盖”的格局。“一核引领”即以环大学城区域为核心,主要承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产业咨询高端智库等。“两区联动”即下沙区域内除“一核”外,规划为创新成果转化区、城市综合功能区。下沙高教园区作为科学城规划核心,10.91平方公里集聚了14所省属、市属高校和25万师生。科学城管理办公室承担统筹区校合作、产教融合和科技赋能产业重任,制定了区校领导“1+1+1”联系服务机制,加强与14所高校联系,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区校合作成果丰硕。目前,钱塘科学城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8个,国家级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2家;引入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钱塘科技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浙大航空制造高端装备研究中心等30余个高端研究机构;累计转移转化66项重要科研成果。建成投用各类创新平台220万方,有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6家,位列全市第三。

二、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规划设计研究。修订《杭州钱塘区战略规划(完善篇)》,下沙高教园区定位为校企联合创新发展引领区和宜学宜居宜业的科教新城,打造引领未来的产学研一体、面向长三角的创新人才聚集地和可持续创业基地。开展《下沙高教园区景观提升概念规划》、《下沙片区城市更新思路研究》等规划研究,及下沙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涉及的控规修编工作。理清下沙片区“产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功能板块拼贴尚未形成发展合力”、“城市配套品质度与产城发展融合度尚需提高”、“土地资源亟待通过有机更新释放”四大核心痛点,推动高教园区域产城人创融合发展。

(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一是钱塘区人大、政协已在市两会上提交《关于将钱塘科学城列为全市科技创新重要平台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市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支持。二是政府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因此,园区整体改造不宜采用政府专项债券。目前,省教育厅、财政厅统筹谋划的全省高教园区提升改造财政专项,拟将下沙、滨江和小和山高教园区一并纳入。三是对于其他符合专项债发债条件的项目,我市和钱塘区将积极谋划,齐心协力高效推进专项债工作,并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三)打造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钱塘区有三所高校已创建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是中国计量大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杭州高职科技创业园(省级)、浙江传媒学院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省级);还有三所高校已创建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分别是中国计量大学的嘉禾地带(国家级),浙江财经大学的绘梦蓝创空间(市级)、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浙茶诚澄众创空间(市级)。同时,推进校友产业园建设,已有浙江传媒校友产业园、中国计量大学校友产业园、浙江工业大学校友产业园落驻大创小镇。浙江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艺术与设计学院以联动模式进驻钱塘工业设计生态谷,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正在不断搭建。

(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一是全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持续推进建设并启用金沙湖大剧院、区文体中心(区公共图书馆)、钱塘书房等项目,谋划区级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中心)运营场地,争取每个街道布局一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计划新建百姓健身房4家,多功能运动场地1处,金边银角工程4个;公办中小学室外场地设施社会开放率100%。二是启动教育全方位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建设学校项目48个,其中2021年已竣工8个、开工16个。在下沙区域,2022年将新开工沿江九年一贯制学校(闻潮学校)、开发区单元规划学校(文瀚学校),计划竣工并投用钱潮幼儿园、禾源幼儿园、凌云小学、观澜中学,改造开发区单元幼儿园、大学城北配套用房幼儿园、扩建学正中学等。三是开展交通治堵和道路修缮养护。编制《钱塘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十四五”规划》。完成6号大街25号大街东口等13个路口堵点治理。开展“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示范,完成地铁下沙江滨站治理。优化完善平台公交线网方案,开通地铁接驳专线6条,其中下沙区域2条。新开通定制公交线路11条,缓解平台、学校早晚高峰通勤需求,其中下沙10条。对涉及亚运会的2个比赛场馆、5个训练馆周边道路进行统一修缮,落实养护单位进行提质提效集中整治。

(五)谋划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一是编撰《钱塘区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谋划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品牌活动、文艺创作精品等项目,构建覆盖钱塘两岸的“一轴两带三圈五大文化场景”的文化建设发展布局,推动文化+产学研、文化+科技、文化+活动融合发展。二是制定《钱塘区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政策》和《实施细则》,筹措1000万专项资金,保障文化企业引进、产业载体建设、优质企业培育、支持举办重大活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支持游戏电竞发展。同时,协助高校创业团队争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进行精准扶持。三是激励参与文创产业活动,立足钱塘特色,支持各方参加深圳文博会、钱塘潮玩节等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展示文化创意项目产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四是强化组织建设,成立钱塘区文化产业协会,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和合作共赢,定期举办文创产业系列品牌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保持与省教育厅、财政厅的沟通,探索省、区、校三方财政配套,争取高教园区提升改造专项。探索用地制度突破,合作开发校区闲置用地,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激活区校用地和园区改造。

(二)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区校合作专项政策,加强校友创业园建设和引进,对基本符合市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条件的运营主体,鼓励申报认定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构建协同创新生态。联合区内研发机构、高校联盟、龙头企业、众创空间等主体,在生命健康、先进电子、智能物联等领域布局,构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钱塘科学城科创联合体。

(四)深入推进文创产业。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谋划在大创小镇、和达城、江边驿站、白蓝地文创街区等地,依托缦图摄影、美巴科技等载体,做大做强符合高教园区特色的数字产业创业园、数字经济平台、大学生文化创业园。同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践“大学+”发展模式,增强校地之间创业就业工作的互联互动。谋划成立“钱塘高校文创联盟”,开展“高校文化专家进企业”等系列交流活动。拟定《钱塘区级文创园区建设标准》,授牌一批高校文创基地,予以专项扶持,推动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助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