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塘街道 “双轮驱动”激发基层单元“联”动力
“转塘街社区是个典型的‘开放式’老小区,周边社区拆迁后,没有物业管理,监控不完善,安全隐患大,希望代表呼吁呼吁,给居民一个安全有序、干净整洁的环境。”日前,转塘街社区居民向西湖区转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内的区人大代表郑樑提了一条建议。
郑樑代表收到建议后,立即开展实地走访、查看,向街道平安建设办、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和社区等负责人了解情况,提出想法和建议,并通过人大数字化平台进行了反映。经过各方努力,街道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协同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对转塘街道绕城高架周边环境进行了联合整治,建立了治安巡逻岗亭,补装了监控探头,落实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并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该问题的解决,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肯定。
转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建立后,像这样通过线上实现意见建议闭环办理的“民生小实事”越来越多了。作为全省首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培育对象之一,人大转塘街道工委围绕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高度重视,聚力推进,组织代表进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7次,开展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督查督办活动3次。
现在,选民群众不仅可以定期走进联络站与代表“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随时通过“转塘发布”微信公众号、“代表码”等线上全天候征集渠道,找到代表、反映意见建议。自年初以来,转塘联络中心站已征集线上意见建议154件,全部及时办结。与此同时,具有转塘人大特色的“线上线下同步接待”模式也取得可喜成效,以“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代表在行动”为主题的人大代表接待活动,联动组织凌家桥、叶埠桥人大代表联络点作为分会场,通过线上方式与主会场连线,听取辖区企业的困难需求,活动接待人数和意见建议征集数量显著提高,便捷高效的联系方式和省时、省心、省力的活动方法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文新街道 “家站结合”凝聚基层单元“促”合力
今年5月,西湖区文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培育点,因其坐落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内,它不仅是“代表之家”,同样也是“百姓之家”。古色古香、别具江南韵味的“崇德堂”,是街道居民议事厅;宽敞明亮、颇具霍格沃兹学院风格的会议厅,是“区长代表面对面座谈会”的场地。一杯清茶,一集电视剧,午后的“和美茶馆”总是座无虚席,这里不仅是百姓与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成员沟通谈心的场所,也是社区的老年之家。“家站结合”的建站方式加上崇德尚义、以和为贵、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理念,让文新中心站成了听百姓心声、促基层和谐的重要阵地。
“老百姓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们沟通,在中心站也会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这里有茶馆,有健身房,有小剧场,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群众都可以走进中心站。这一沟通交流的活动空间,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听取民意的机会。只有离百姓们近一点再近一点,我们才可以知道我们的工作到底落实得怎么样,有没有切实满足百姓所需。”杭州市、西湖区两级人大代表,文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站长,骆家庄社区书记章忠萍分享了他对基层单元创建工作的想法,无论是老年人吃饭,还是年轻人锻炼的需求,我们从一开始广泛听取,到摆上议事厅商议,再到决定落实去做,这本身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骆家庄社区文化礼堂最初的设计建造,到现在社区每年开展的各类公益活动,社区大小事都是在联络中心站里商量决定的。今年6月,文新中心站开展有关“双减”政策的专题议事活动后,决定对“和美学堂”内容进行全面升级,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艺术类多门课程,共服务社区300多名孩子,为周边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用民主的渠道、民主的方式来吸纳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有表达的空间,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文新中心站不断完善“联络站”+“议事会”的基层民主议事模式,涉及街道的重大报告和民生实事项目,都先进站听、议、商,充分吸收民意,再上居民议事会报告、讨论、投票,进一步推动了群众对街道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全过程参与。
翠苑街道 “专题议事”提升基层单元“商”能力
俗话说,百姓百姓百条心。社区外墙用什么色彩?雨篷、晾衣架采用什么款式?单元门怎么改?停车问题怎么解决? 320多条不同意见摆在大家面前。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在未来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统一居民的意见。
“我们发挥‘居民家门口的联络站’作用,把民主协商、专题议事落实在未来社区蓝图设计前,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共识,通过‘专题议事’逐一破题,打造居民自己设计的未来社区。”翠苑中心站站长、区人大代表张爱民介绍道。
年初以来,翠苑街道代表联络中心站结合“六访六促”主题活动,开展了“未来社区,我来参与”主题接待和协商活动,人大代表、选民群众和设计施工单位围绕“晾衣架、雨篷”“智慧停车”“老年食堂4.0版”等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开展了讨论、交流,借此消除了误解,集聚了智慧,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如很多老人反映子女探访停车难,通过联络站民主协商、社区党委协调,共推出36个“孝心车位”,有效解决了该难题。
“自未来社区工程启动以来,社区利用联络站等平台共召开22次协商会、座谈会,发放3000份居民意见表,有2600多户居民积极参与,参与率近90%。”区人大代表、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项菲菲介绍,未来社区设计方案十易其稿,仅晾衣架方案就反复协商修改了13轮,就是为了让社区居民“公开提、民主议、专题商”,把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作为落实“民呼我应”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翠苑街道中心站以基层单元建设为抓手,围绕“联、商、督、促、智”五大功能,深化“一站一特色”建设,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坚持“民情三谈”制度,创新“六步工作法”“12345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民呼我应”数字驾驶舱、“人大智联在线”等应用场景建设,拓展联络站“线上”+“线下”双阵地,让联络站和人大代表“联”得更接地气、“呼”得更方便、“应”得更快速、“商”得更及时、“为”得更扎实,进一步发挥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收集民意、疏导情绪、化解纠纷、汇聚民智、破解难题的桥头堡作用,努力将联络站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