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
第十届西子联合奥林匹克技能大赛现场。
作为杭州制造领域最会“造节”的企业,1月8日,西子联合又一次搭建舞台,把一线产业工人们推到了聚光灯之下——当天,第十届西子联合奥林匹克技能大赛暨首届“西子工匠”表彰活动在西子智慧产业园举行。
一个是已经办了十年的“金牌比赛”,一个是首次推出的“新秀项目”。两者组合在一起,颇有“传承中创新”的意味,而它们共同的指向,就是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端人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进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时期,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老早就意识到了,并实施了一系列布局。
“没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成就不了一家伟大的企业。质量是高端制造的基础,工匠精神是百年企业的基因。不管机器如何高精尖,核心都是人。”王水福说,未来十年,西子还要培育千名工匠。
十年大赛晒出成绩单 企业高技能人才比例从22%升至33%
一件事坚持做十年,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连续举办十年的西子联合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以参赛人数创下历史之最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本次技能大赛中,焊工、冷作工、质量检测员等10个工种的竞赛,共吸引到475名选手参与。
参赛热情高涨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产业工人看到了大赛平台带来的价值。
“从2012年起到现在,大赛累计开展了12个工种的比赛,300余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累计带动了上万人次的技能大练兵,多位技能人才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享受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西子技能协会会长葛小青说。
西子势必锐航空一线铣工赵贇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缩影。2013年进入西子以来,他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先后获得“之江轮锤”第一名、“杭州技术能手”等荣誉,并被杭州工匠学院聘为教授。
2020年,赵贇被评为技能大师工作领衔人,通过了杭州市D类人才认定,获得市区各级政府共上百万元的人才购房补贴。
在企业层面,西子联合通过提升员工工资待遇以及开展各类活动、表彰,营造工匠氛围,鼓励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以一线电焊工为例,去年,做得好的员工月工资最高达1.9万元。
此外,西子联合从2020年起将每年9月19日设为奋斗节,以此表彰奋斗者、宣扬工匠精神。对于首届“西子工匠”评选出来的10名产业工人,企业给予每人一万元的奖励。
十年大赛之路,硕果累累。据葛小青介绍,经过十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西子高技能人才比例从22%上升至33%,企业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荣誉12人,累计输送5人参加出国技能培训,拥有浙江工匠2人、浙江青年工匠1人、杭州工匠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被评定为杭州市B类人才的1人、C类人才2人、D类人才4人、E类人才2名。
与全国10-30所院校展开合作 西子启动“千名工匠”培养项目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王水福说。办赛这件事坚持了十年,因为西子进入高质量基础上的高增长时期,需要一批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西子的产业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业集团,西子联合从农机配件一路走到航空制造、新能源,踏出了一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去年11月,西子航空采用杭锅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实现了电、热的零碳利用,成为全国第一家零碳航空零部件供应商。这标志着西子在新能源领域的迈出的又一大步。
在持续迈向高端的过程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是关键。对此,西子启动了“千名工匠”培养计划。
据悉,未来十年,西子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端服务产业,与全国10-30所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夯实西子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共同培育千名工匠。
当天,西子联合与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实施“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紧密型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技能人才。(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