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01/2021-2633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政办提〔2021〕19号 | 公开日期: | 2021-09-15 |
发布单位: | 市政府办公厅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光泉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191号提案《关于恢复重兴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道场杭州云栖寺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云栖景点历史和云栖竹径景区概况
我市西湖西溪管委会会同市住保房管局查阅了云栖区块历史地籍资料,并现场踏看云栖竹径景区建筑保护管理现状,基本理清了云栖景点历史脉络和云栖竹径景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云栖历史沿革。云栖寺原址位于云栖竹径景区内,紧靠五云山,因优美的竹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明隆(庆)万(历)年间,净土宗高僧莲池大师居此专修念佛三昧,重振山门。莲池大师(1535—1615)名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人,是主张禅净同归的一位大德,既是华严宗的名僧,也是净土宗大师,为禅净双修说的集大成者。民国时期,庙宇年久失修,大多倒塌,上海一大银行家居住于此,建成了民国楼。1962年,原寺址改建为杭州市工人疗养院,原有寺院建筑已基本不存。2002年,市工人疗养院将房产土地移交至市园文局。2003年,市园文局启动云栖竹径景区整治工程,充分考虑了云栖的历史文化内容,并结合云栖寺的历史布局,设置景区建筑景观。
(二)地籍档案资料。根据市住保房管局查阅的历史档案资料,原云栖寺在民国时期有两处地籍档案资料,一处大致位于现在云栖竹径景区冲云楼、栖真楼一带,周边有若干亭、坟、田、地和杂山;另一处大致位于现在军区茶厂和茶科所的茶地所在区域。解放后,因土改、封山,周边亭、坟、田、地、杂山所在土地,多被征收并分配给周边农户或注销,原有建筑逐渐破败不存。根据杭革办(1979)1号、杭工休(1991)8号等文件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杭州市总工会曾在冲云楼、栖真楼所在区域,陆续新建、改建房屋,设立工人疗养机构,后移交至市园文局建设云栖竹径景区。
(三)云栖景点建设。2002年,根据市委《关于六通宾馆与云栖工人疗养院置换工作的会议纪要》(市委纪要〔2002〕7号),六通宾馆与市总工会云栖工人疗养院置换,由市园文局接管云栖工人疗养院。2003年,市园文局启动云栖景点整治工程立项,用地面积7500平方米,拆除原有建筑4234平方米,新建建筑2200平方米,保留民国楼建筑766平方米;2003年10月,取得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杭州市规划局方案设计批复;2004年4月,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批准用地面积7838平方米。2007年,市园文局取得了云栖竹径景区冲云楼、栖真楼周边区域的房产土地权证。
(四)历史文化挖掘。在云栖景点整治过程中,坚持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原则,高度重视多元历史文化挖掘工作,特别是佛教、党建、清代和民国等历史文化元素的收集和整理。佛教文化方面,在景区北部区域重点表现云栖固有佛教文化、自然山林景观和云栖竹景,整理修缮莲池大师墓,设置莲池大师生平介绍牌,弘扬云栖佛教文化。革命文化方面,解放后,云栖景点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江泽民、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亲临;陈云同志为“云栖竹径”题名,并亲手种下三棵香樟;景区设置了革命历史纪念点和介绍牌。重要历史事件方面,康熙帝曾四游云栖,乾隆也南巡六到云栖,对云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赞赏有加;修复遇雨亭、双碑亭等清代历史文化遗迹;民国楼成为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点。
(五)规划功能定位。原云栖寺区块现位于云栖竹径景区内,属于五云景区规划范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五云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地块为旅游点和风景点建设用地,用地面积1.14万平方米、最大建筑面积为1970平方米,并作为三级旅游服务点,无新增建筑指标。
二、工作计划
云栖寺在民国时期就因年久失修,建筑大多倒塌不存。1962年,原寺址辟为杭州市工人疗养院,原有寺院建筑已基本不存。2003年,在云栖景点整治工程实施中,除民国楼外,原工人疗养院建筑均已拆除重建。按照最新规划要求,原寺庙区域已无新增建筑指标。
云栖竹径景区经过全面改造提升,已成为杭州市区一处融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和亲近自然的生态休闲胜地,区域功能定位明确,景区内还保留和展示了佛教文化,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综上,不宜在云栖竹径景区内恢复建设云栖寺。市级相关部门可加强与市佛教协会的沟通交流,深入挖掘莲池大师和云栖寺等佛教文化,通过增加景点介绍牌、标识标牌以及联合开展活动等方式,丰富展示方式和内容,推动佛教文化、西湖山水文化的融合,助力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