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01/2021-2633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政办提〔2021〕24号 | 公开日期: | 2021-09-15 |
发布单位: | 市政府办公厅 | 主题分类: | 其他 |
郭胜华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453号提案《关于设立林徽因爱国创业纪念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林徽因先生的辉煌成就
林徽因先生是出生于杭州的建筑师,富有爱国情怀和科学勇气,怀抱着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在战火中保护祖国古建筑,参与国徽、纪念碑设计,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梁思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填补了中国在此学科上的空白。在兵荒马乱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作出系统研究,向世界撩开中国古建筑的神秘面纱。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以惊人的毅力,用几乎是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坚持学术研究。她一生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对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均作出了卓越贡献,她的文学艺术才华和爱国文人气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设立纪念馆暂存的客观问题
(一)分属不同区域,需各方达成共识。
林徽因先生出生地为杭州吴山的蔡官巷(也有在陆官巷一说),被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环抱。西湖不仅揽山水之胜,更因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而生色。民族英雄岳飞、于谦、秋瑾等,都埋骨西子湖畔;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柳永等,都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在林徽因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杭州市政府在西湖风景区的花港观鱼南里湖畔,建立了林徽因纪念碑-三魂碑,别致的透雕碑身隐现着才女的倩影,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
梦想小镇距离林徽因先生的出生地约20公里,属于余杭区,与出生地(上城区)为不同的区域,且目前已在西湖风景区设立纪念碑;若在余杭区设立纪念馆,我市上城区、西湖风景区以及余杭区需事先协商达成共识。
(二)产业定位不同,需寻找合适切入点。
2014年8月,在省市区谋篇布局特色小镇、大力培育信息经济的大背景下,梦想小镇扬帆起航,并致力于打造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依托未来科技城良好的人才和产业优势,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核心主导产业,梦想小镇引进知名孵化器,打造浓厚创业氛围,着力构建办公创业空间、职住生活配套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一应俱全的众创空间,力争让创业者们在这里追梦、造梦、圆梦。
作为以打造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业园区,梦想小镇具有众多怀抱拳拳爱国之心的本土和归国人才,但目前引入的孵化项目和创业企业,暂不涉及中国古建筑和历史文物领域,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类项目亦不属于目前重点打造的创业发展方向。林徽因先生以建筑为事业,因文学才华而扬名,需寻找合适切入点,将纪念馆与梦想小镇融为一体。
(三)办公空间紧张,需选择合适时间点。
梦想小镇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腹地,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通过坚持“资源聚合”,充分借力浙大、阿里资源,搭建平台整合人才、项目、资本、孵化器、中介机构等各类要素,营造充满激情的创业生态。目前已集聚创业项目2544个、创业人才212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230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31.71亿元。
尽管梦想小镇坚持“点面和合”,构筑“全景式”展现的“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产业链条和企业“迁徙图”,已将部分孵化成功的项目迁出梦想小镇,进入附近的“加速器”进行产业化,但梦想小镇仍处于空间饱和的状态,目前通过创新项目评审的近百家企业正在排队入驻中,暂时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空间。
三、下一步工作
非常惋惜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在梦想小镇设立林徽因创业纪念馆的建议暂时无法实施,我市及余杭区将持续保持关注,待今后条件成熟时,再积极推动纪念馆的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