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01/2021-2633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政办提〔2021〕4号 | 公开日期: | 2021-09-15 |
发布单位: | 市政府办公厅 | 主题分类: | 其他 |
顾晓波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先将地标农产品纳入杭州亚运会专供产品的建议》(杭55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地标发展概况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悠久农耕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市积极挖掘有地方特色、人文历史、品牌效应的农产品,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登记工作,自2010年千岛银珍茶获证以来,先后有建德草莓、桐庐雪水云绿茶、临安天目青顶、建德里叶白莲、余杭塘栖枇杷、淳安鸠坑茶、淳安覆盆子、建德西红花、余杭径山茶、临安山核桃、萧山萝卜干、临安天目笋干、淳安白花前胡、鸬鸟蜜梨、建德吴茱萸、建德苞茶等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目前全市共有17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在全省11个地级市138个地标农产品中,杭州地标产品数量占12.32%,其中建德地标产品达6个之多,成为全省最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的县,这些产品涵盖了我市各区(县、市)品牌影响力大、种植面积广、带动作用强的优质农产品。
二、推动地标发展的举措
我市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历来重视。一是积极融入乡村发展。紧紧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坚持把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区域特色产业“一标一品一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农业农村发展大局,高标准制定《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乡村产业振兴“16666”工程,做精做优粮食、蔬菜、茶叶、畜禽、水果、水产、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制订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省级精品绿色基地三年规划、谋划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等,打造后续产业优势。2019年出台《关于整乡镇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聚集地理标志和绿色农产品,作为乡镇主导产业,实行整乡镇推进。二出台奖励政策。制定了“三品一标”认证奖补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纳入菜篮子工程,作为约束性刚性指标,并逐年加大补贴,对当年登记成功的地标申报主体奖励20万元。2019年市级财政奖补资金325万元,2020年达到860万元。极大调动了生产主体生产积极性。三是注重保护和宣传。以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打造高水平基地为抓手,稳步推进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和保护工程。2019年余杭径山茶和塘栖枇杷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同时,积极搭建平台,讲好地标故事,让地标产品从深山中的“大家闺秀”走出来。杭州首个地标产品千岛银珍被列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录;通过举办坑乡茶文化节,推介“鸠坑种,母亲茶”,先后被省内各地和湖南、江苏、云南、安徽、甘肃、四川、湖北等国内其他省份及日本、越南等10多个国家引种。市有关部门与浙江电视新闻频道《我爱乡村》栏目合作进行专题宣传,提升了品牌价值,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增加了地标农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形成了以品牌为引领,基地建设、产品生产、市场流通为链接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关于亚运会农产品保供
亚运赛会是我市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机遇,也是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知名度的契机。为做好农产品保供,根据杭州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筹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总体方案》,杭州亚运会以“统分结合、安全第一、政府管控、市场运作”为原则遴选和供应食材。供会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都将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严格的评估、遴选产生。其中,运动员食材因涉食源性兴奋剂,将由专仓统一配送,实施源头把控、定点专供、批批检测。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主媒体中心、场馆和官方接待饭店的食材由其服务商通过自有渠道或委托第三方进行采购,涉及供应商需事前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实施供应商管控、抽检检测,所有符合赛会标准和要求的食材供应商经审核后将进入名录库备选。
农产品供应亚运会、亚残运会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市场监管部门和农业部门遴选食材供应基地或企业,纳入政府统一监管,然后由亚运村餐饮服务企业在名录中自行采购;二是进行市场开发,在组委会有预算需求,且作为主体采购的前提下,亚组委将根据《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合作企业征集办法》进行农产品类别的市场开发工作。
市场开发具体程序为亚组委市场开发部根据赛会需求通过公开征集方式,从企业资质、品牌和形象、产品和服务能力、赞助报价和财务安排、市场营销和推广计划等方面对意向赞助企业进行综合评判并最终选定赞助企业。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赞助企业层级分为官方合作伙伴,基准价3.08亿元;官方赞助商,基准价8500万元;官方独家供应商,基准价3300万元;官方供应商,基准价150万元。赞助形式可以是纯现金形式或实物形式,具体比例根据组委会实际需求决定。
下阶段,一方面,我市将进一步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响“乡字号”“土字号”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将继续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抓手,全面推行“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着力创新发展动能、优化产品结构、扩大规模总量、主攻供给质量,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和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创建等平台,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做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和管理工作,不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计划至2025年全市地理标志农产品达22个;积极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路子。另一方面,制定赛会保障基地遴选方案,将地标农产品等绿色优质农产品优先纳入遴选范围,确实遴选出一批能代表杭州地标发展水平的产品,同时,加大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为推动我市地标农产品发展积极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