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1-08-31 15:25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2021年5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名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改革创新

(一)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执行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将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市、县两级要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设置负责中医药管理的内设机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配备中医药专职管理人员。各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中医药相关政策措施要充分听取并吸纳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合理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研究院及高校、社会组织等智库作用,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合力争创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

(二)打造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高地。发挥杭州数字治理先发优势,建立全市中医药大数据信息平台,推进中医药数字化诊疗、服务、传承等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院及智慧中药房建设,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开发智能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等,将中医药数字化融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全流程。争当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三)强化中医药监管和评价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平台;建设中医药医疗质控管理等系统,实施数字化综合监管评价新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四)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完善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落实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饮片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

(五)健全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安排中医药相关经费,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相关金融产品,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

(六)优化完善中药制剂管理。推动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建设,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备案、配制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制剂,经省级相关部门批准,允许其在城市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等范围内调剂使用,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加大经方验方和疫情防治中药制剂的研发力度。

二、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级

(七)实现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建立完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推动市域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中医医院强院建设,强化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探索公立中医医院合理开展中医非基本服务,鼓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加强中医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特色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嵌入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设中。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00%设置中医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八)推行中医医疗双循环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市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市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长效合作办医机制,探索中医师“双聘制”试点工作,鼓励组建中医药专科联盟。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建立县域内中医药一体化服务体系。到2025年,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中医医院基本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

(九)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提升。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水平提升,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推进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药技能培训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以“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惠泽民众。到2025年,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均配备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医师。

三、完善防治体系,发挥独特优势

(十)强化中医药疾病诊疗作用。充分发挥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作用,总结形成一批中医类诊疗方案。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逐步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建设中医日间诊疗中心,开设中医经典病房。到2025年,推广优势病种中医类诊疗方案50个,探索形成1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开展中医日间诊疗服务病种不少于50个。

(十一)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实施中医治未病升级工程,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培育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方案。发挥门诊哨点和市中医治未病联盟作用。推行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生活方式。扩大“体医融合”试点。到2025年,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科。

(十二)强化中医药康复养老优势。支持中医医院、康复医院与残疾人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等合作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和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加强老年医院中医特色服务和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联合护理院、疗养院等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到2025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十三)强化中医药疫病防治功能。将中医药疫病防治纳入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中医药全程参与疫病防治工作,发挥中医药预防干预和中西医协同救治优势。建设市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感染科,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等储备。

四、构建科创平台,实现跨越发展

(十四)实现中医药高峰学科新发展。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力争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的高峰学科、重点学科(专科)及区域医学中心、医疗中心。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中医药类高峰学科、重点学科不少于30个,各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成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专病不少于3个。

(十五)打造中医药科研转化新高地。建立中西医联合市级数字化科研平台。加强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联合攻关及成果转化,将诊疗新技术、中药新药、新制剂、治未病产品及先进装备等研发纳入市科技计划支持领域,培育一批省、市级以上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孵化一批优秀科研成果,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科技高地。到2025年,各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完成市级以上中医药研发、成果奖励、转化项目不少于5项。    (十六)开创中医药开放合作新模式。加强多方合作,探索“政产学研医用”合作模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中医药发展大局。深化中医药在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留学生带教以及海外中医工作室建设等工作,支持杭州中药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探索开发中医药全球电子贸易平台,推进中医药贸易国际化。

五、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传承发展

(十七)实施名医团队引育工程。支持引进院士、国医大师等中医药高端人才及学科团队,争取成立院士工作站。开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研修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团队,搭建名中医人才梯队。组建全市中医疫病防治专家骨干人才库。到2025年,引进与培育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等人才不少于200名。

(十八)实施青年岐黄培育工程。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中医护理、中药制剂等人才培育工程,开展青年中医师跟师培养项目。鼓励名老中医、老药师(工)等收徒授业。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及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到2025年,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中医护理等人才不少于500名,“西学中”培训人数不少于3000名。

(十九)实施人才关爱激励工程。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医德医风、中医药才能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加强典型引领,积极做好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等中医药人才推荐工作。将高年资中医师带教继承人、老中医收徒授业作为其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

六、打造全产业链,推动提速升级

(二十)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中医药产业规划布局,促进天目医药港、富春山健康城等园区的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开发及中医药产品研发,拓展供应链,扩大受众群体,实现中医药产业产值突破。

(二十一)助力中医康养旅游多元拓展。充分利用湖泊、山地、温泉等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药谷和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中医药养生与文化旅游、中药材种植与观光等相结合的新业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康养机构,培育一批知名中医养生保健集团或连锁机构。到2025年,建设全国或省级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不少于20个。

(二十二)推动道地中药材规模种植。加强中药材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杭州道地药材品牌,推动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中药材生产企业在淳安、天目山等道地药材产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推行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等采购可溯源的优质中药材。加强杭州中药材市场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七、铸就杭州品牌,加快特色发展

(二十三)擦亮杭州中医药金字招牌。加大对胡庆余堂等百年老字号、张氏骨伤疗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应用和品牌保护力度,培育一批杭州中医药知名企业,重点开发一批杭产好药和药食同源名品,支持发展药膳产业,建立杭州品牌集群并加强国内外推广传播。到2025年,打造杭产十大知名中药,推出杭州十大养生药膳。

(二十四)建设杭州精品名中医堂馆。依托杭州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在西湖、西溪等景区打造一批特色名中医馆或传承工作室,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坐诊传承。探索建设中医药特色园区。持续深化河坊街等中医药特色街区和特色堂馆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设名中医馆及传承工作室不少于100个。

(二十五)展现杭州中医药特色优势。做优做强我市中医肾病、妇科、骨伤及中西医结合结核病、肝病、肿瘤等优势学科,持续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加强对名医、名家、名科的学术传承和名术、名方、名药的挖掘应用,建立杭州市中药传统加工技能传承中心。各区、县(市)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到2025年,挖掘打造杭州十大中医流派。

(二十六)提升杭州中医药文化底蕴。着力打造“钱塘医派”品牌,组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组织编撰杭州中医药史和拍摄中医药文化宣传片。加大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积极将中医药服务和文化体验融入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展现杭州中医药特色,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