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1-2620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7-07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城乡建委 | 主题分类: | 其他 |
郭清晔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绿道建设的若干建议》(第356号)收悉。经我委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具体情况
1.关于规划统筹问题。
在省级规划的统领下,我委已结合“拥江发展”、大城北规划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等,编制出台了《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杭州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钱塘江绿道与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导则》、《杭州市绿道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同时我委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结合省政府“省级绿道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杭州市省级绿道三年行动计划》。
2.关于标准对接的问题。
一是统一建设标准,我委已编制了《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杭州市绿道建设工作绩效评估办法》统一标准,并对导则等内容进行培训,宣贯统一技术标准。同时,还组建了绿道专家评审团,对方案开展联审,从源头把控绿道建设品质。二是出台绿道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当前我委会同市园文局、市拥江办、市财政局正在开展《杭州市绿道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编制工作,整合原有的建设养护导则,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编制并发布,届时将形成一套科学的绿道建设养护管理机制,实现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3.关于品质提升问题。一是挖掘地方特色,
打造文化绿道。落实各区县绿道办,在绿道建设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彰显地方特色,打造一批集地方文化和科教功能于一体,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绿道品牌。二是打造一批精品绿道,提升城市面貌。以三江两岸绿道和三湖两湿地绿道为轴线、以运河、上塘河、西塘河、余杭塘河、萧绍运河、北塘河、东苕溪等骨干河道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精品绿道线路,推进8大类30个精品环线建设,提升绿道使用效率,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关怀。结合“迎亚运”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绿道功能,推进绿道全程无障碍化,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完善绿道配套服务设施,以绿道为载体更好地服务于普通百姓,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
4.关于要素筹集问题。
一是积极保障建设资金。2019年开始,为了调动各区县市的绿道建设积极性,在市财政的支持下,我们出台了《杭州市绿道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绿道建设工作绩效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全市绿道三年总补助资金为4.93亿。2019年已完工项目共实现资金补助10473.39万元,对2020年已完工项目我们将补助约1.8亿元。同时,为了进一步鼓励各区建设精品绿道的积极性,我们特别对于获得省级最美绿道项目了给予200万元的奖励。二是与“美丽经济”增长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们注重乡村绿道建设,让绿道成为延伸旅游产业链的重要催化剂。比如淳安140公里的环湖骑行绿道,通过持续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自行车骑行联赛,将“生态资本”转变成“富民资本”;建德、富阳通过绿道连接新沙岛、富春山居、梅城古城等在内的一批旅游景区,促进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余杭大径山美丽乡村绿道、桐庐合村生仙里绿道等吸引各地游客驻足体验,成为乡村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打造品牌效应,引导全民共享。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普及,引导百姓关注绿道、参与绿道、共享绿道。结合城市及区域特色,定期举行徒步、骑行等活动,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尤其是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普及,吸引大众踊跃参加,形成品牌效应,实现绿道全民共享,提高绿道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
5.关于土地要素调配的问题。
我们在绿道建设过程中,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的开发原则,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一道一方案”,避免大拆大建,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坚持大项目带动,注重与杭州各项重大战略布局结合,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系统完善、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因地制宜”原则,大力推进绿道网建设,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
1.坚持生态优先,更注重生态基底的保护。
一是最小干预,依托大项目带动。结合城市近期的热点区域进行建设,如南湖片区、大城北、双西一体化区域、望江新城、云城、三江汇流区、富春湾新城等城市重点发展地区。二是“低影响”开发,注重长效维护。绿道系统是各类绿地间的连接系统,如何与绿地系统紧密结合,提高绿道系统的生态性、提供更多的行走廊道,是今后绿道改造与建设重点。绿道要以绿为本,降低对原有的城市绿地、区域绿地的影响和破坏,强调“低影响”开发、“低成本”建设和“低成本”维护。
2.坚持系统完善,按规划要求逐步实现连线成网。
根据《浙江省省级绿道网规划(2021-2035)》和《杭州市绿道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等规划要求,重点打通省级绿道,加密城市绿道,新增乡村绿道,打通绿道断点,完善绿道衔接,尽快形成“两轴、两连、九射、多环”的空间结构。一是打通区域绿道,推动城乡区域统筹。打通省级绿道,“编织”1张省级绿道网。落实浙江省打造“万里绿道网”、省级绿道全面建成的目标要求;加强区域统筹,克服区域级绿道网地形地势复杂、建设难度大,各区发展不平衡、交接界面不衔接的困难,实现区域绿道全面贯通。重点完成三江两岸绿道(钱塘绿道)、京杭大运河绿道(石祥路-嘉兴段)、萧绍运河绿道、迅速余杭塘河(绕城以西段)绿道,以及沿浦阳江、寿昌江、分水江等绿道工程。二是加密城市绿道,提升百姓获得感。根据城市空间规划和近期的热点开发区域、结合老小区改造、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等,在城市建成区内推进一批城市绿道建设,提升建成区绿道覆盖率,加密中心城区绿道网密度,提升百姓获得感。重点包括:新开河绿道、新塘河绿道、冠山河绿道、解放河绿道、济民河绿道、备塘河绿道、和睦港绿道、禾丰港绿道、通义港绿道、新浦河绿道、独城河绿道、临平城区绿道、临西绿廊、同协路绿道、桃花湖公园绿道、良渚-瓶窑绿道连接线等工程。三是打通绿道断点,完善系统功能。打通绿道断点50处以上。加强区域统筹,统一建设时序,打通一批断头、不连续的绿道。实现城市级以上绿道与高速公路、铁路、河道等屏障的立体交叉,提升绿道的连续性。重点包括:运河小河油库段、江滨西大道北渠口、富春绿道青江口段、葛溪绿道(万市-洞桥)交界段、贴沙河云雀苑小区段、备塘河尧典桥路以西段等。四是完善衔接线,提升绿道可达性。每区完善衔接线5条以上。加强绿道与公共空间、景区、体育文化设施、居住区等的联系,新建绿道同步建设衔接线,既有绿道加强完善衔接线的研究建设,提高绿道使用效率。
3.坚持品质优先,持续带动城市能级提升。
一是持续建设精品绿道,提升城市品质。“十四五”期间,将持续以三江两岸绿道(钱塘绿道)和三湖两湿地绿道为轴线,带动市域整体空间环境提升,打造中心城区精品绿道线路。二是加强文化传承,融入更多地域特色。强化绿道建设与地域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的有机结合,依据杭州山水格局及各区县资源要素分布特点,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名山系列、森林系列、河湖系列、滨海系列、田园系列、古道系列、诗路系列和红色系列等8大主题的22条特色绿道。
4.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道建设成果。
一是发挥“绿道+”功能,实现全民共享。通过“绿道+文化”“绿道+健康”“绿道+出行”等模式,充分发挥“绿道+”的发展潜能,让绿道“活”起来。通过持续开展“最美绿道评选”,“最美绿道摄影展”、“迎亚运绿道毅行活动”等,营造全民了解绿道、关注绿道,参与绿道的良好氛围,以绿道为载体更好地服务于普通百姓。二是深化数智赋能,打造智慧型民生绿道。2019年,杭州全国首创与高德APP合作。今年要继续提高绿道导航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在高德导航中采集更多的驿站、厕所、公交换乘及绿道周边运动、休憩、娱乐、健身等信息。下一步,我们要抓住杭州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契机,加大创新力度,建设自己的绿道智慧平台,真正做到数字赋能、服务群众,给市民百姓提供更加丰富更多元化的体验。三是拓展绿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乡村绿道建设,展现美丽乡村风采,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重点包括:大径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传芳村沿山绿道、大慈岩乡村旅游绿道、勤丰村绿道、山里王村沿溪沟绿道、杜家村乡村田野绿道、百江镇联盟-百江-金塘坞绿道、西游村绿道、藻溪村绿道等。
5.坚持建管衔接,实现绿道长效发展。
今年,我们将会同市拥江办、市园文局、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出台《杭州市绿道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指导绿道建设和管理养护。下一步,我委将牵头落实各区县绿道办与长效管理部门建立互动机制,实现建管“无缝衔接”,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共同努力使绿道实现长效发展。
感谢您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市建委村镇处 张磊磊
联系电话:87023119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