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积极探索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从破解2万多名残疾人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出发,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省首创残疾人全周期服务管理系统,通过开展公安、民政等15个部门业务协同,归集并打通数据壁垒,深入对接中国残联、省残联、省级大数据平台等6套跨层级、跨部门系统,开发10多个业务场景应用,形成“精准化服务、全周期公开”指挥调度“一张图”,精准高效服务残疾人群体,提升公开服务效能。
一、数据感知,破解服务公开过程中数据鸿沟难点,助力服务更智能
一是服务更便民,快速办证“面对面”。针对新增残疾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问题,借助系统主动感知能力,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取新增残疾人信息,并主动开展上门核验和办证服务
实现残疾人办证“智能+服务”。目前,通过系统感知和上门服务,已为15名先天残疾新生儿、60名工伤事故致残、35名交通事故致残者实现快速办证。
二是兑现更快捷,补贴发放“心贴心”。针对残疾人补贴发放工作量大、核验难问题,通过系统数据综合比对,实现人员自动清退、表格自动生成,实现残疾人补贴发放零差错和应享尽享。目前,已为1.8万人次的残疾人发放补贴4300多万元;每月的补贴发放成本,也从“22个工作人员10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人员1个工作日”即可,并实现“零差错、秒到账”。
三是公开更精准,政策推送“情系情”。针对残疾人就业帮扶体量大、类型多问题,基于系统生成的“一人一档一画像”,精准推送职业教育培训、技能培训、残疾人开办企业税费减免、企业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2021年一季度,累计减免残疾人开办企业税费361万元,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率提升7%。
二、流程再造,破解服务公开过程中办事繁琐堵点,助力办事更便捷
一是流程更优化,危房改造“零跑腿”。针对困难残疾人群体危房改造政策兑现过程中的申请、审批等繁琐流程,通过大数据共享和系统技术支撑,实现《全市困难残疾人危房改造信息表》自动生成、改造方案和救助建议智能匹配,残联再会同住建、资规等部门联合推进审批手续办理、资金拨付和进度监督,实现残疾人“零跑腿”。2020年,该市精准识别涉及困难残疾人的居所生活不便365户、危房267幢,实现100%改造清零全覆盖。
二是内容更精简,保险兑付“零材料”。针对患病残疾人保险兑付过程中的提供材料多、兑付时间长等问题,通过打通商业保险公司兑付系统与医保、医院结算系统,优化残疾人商业保险便捷兑付流程,办事材料由5份缩减为0,实现商业补充保险兑付和医保报销同步在线结算,解决部分困难残疾人因病返贫的问题。
三、主动推送,破解服务公开过程中安全管理痛点,助力治理更高效
一是行业监管更精准。针对多发性工伤致残产业、企业预知难等问题,通过系统主动监测、分析研判和自动生成,主动向相关主管部门推送重点监管行业信息,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减少因工致残发生率。
二是交通管控更科学。针对交通安全问题,通过系统主动监测并生成频发性交通致残重点路段信息,主动推送至交通、住建等部门,为安全设施改造提供依据。2020年致残事故同比减少32%。
三是诈骗防范更智能。针对残疾人弱势群体因信贷被骗问题,通过加入防诈骗核验接口组件,向金融机构主动推送残疾人信息预警,通过数据核验,有效防范信贷诈骗案件发生,为残疾人群体及其家庭规避信贷诈骗风险。2020年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