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1-26104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1〕047号 公开日期: 2021-05-28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政协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6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时间:2021-05-28 23:25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市科技局:

席端芳委员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收悉。针对提案中第三条“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内容,我局经认真研究,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扎实开展企业创新服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一)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强化。坚持把企业作为产业创新的主体,扎实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2020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13家、市级84家,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累计247家,总量远居全省第一。注重以应用引导创新,以“优质杭产品目录”“创新杭产品目录”和杭产品采购奖励为抓手,实施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专项对接活动,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2020年,完成省级新产品计划备案789项,2个产品列入国际首台套、6个产品列入国内首台套、27个产品列入省内首台套,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二)产业协同创新不断深化。横向上: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为抓手,集聚有效创新资源,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集群共性研发和应用转化能力。截至目前我市拥有智慧视频安防、智能诊疗设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研发的数字视网膜开放平台、光机电一体化平台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有效地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纵向上:围绕视频安防、5G通信、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积极推进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补链、稳链、强链,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截止目前共创建涵盖视频安防、5G通信、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22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并征集核心领域国产可供给清单和国产替代清单共2批次220项产品。

(三)新兴产业培育稳步推进。新兴产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前沿。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培育,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11.8%和8.1%,占比连续6年稳步提高。推进人工智能重点应用场景开放,打造空地一体无人交通系统,成功创建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推进中国区块链之都建设,培育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在萧山率先建设了量子通信城域示范网。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契机,积极推进全国云计算第一城建设,构建了“飞天云平台+数字原生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体系,阿里云快速增长,今年有望营收突破500亿元。

(四)企业创新服务扎实开展。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健康监测与医疗大数据等6大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增强生物医药领域整体研发实力。持续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实现大中小企业服务“一盘棋”,通过“亲清直播间”进行企业创新专场辅导,做好企业创新精准服务。加强企业创新资金支持,研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继续推进工信专项资金在线秒达企业,兑现“鲲鹏企业”奖励314家、2.6亿元,“光伏发电”补助242家、6017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推进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提升政策支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二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现有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引导围绕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开展研发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我市重点领域和标志性产业链、采用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企业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三是抓好产业基础技术研究。进一步借助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强化校企合作,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协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研究。四是抓好企业创新服务。持续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通过组团式、链条式将助企服务深化到“重点企业+小微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企业码”“亲清在线”等融合应用,做好“亲清直播间”,继续推进工信政策资金在线秒达企业。

特此反馈。

联系人:技术创新处沈晖,电话:8525707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