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91034/2021-26098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5-28 | |
发布单位: | 市司法局 | 主题分类: | 政法、监察 |
民盟杭州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律师调解优势,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建议》(第31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着手研究,认为该建议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律师调解机制、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经与市法院会商,提出如下办理答复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推进律师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对贵委的这条建议,我局将予以采纳落实。2016年,在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率先在全国探索律师调解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律师调解工作模式。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机制。我局与市法院多次研究,出台了《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参与法院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委托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细则》《关于做好律师调解司法确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和规范律师调解工作。当前,我市律师调解工作已经形成法院调解工作室、杭州律谐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解工作室和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等多种工作主体,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依法出具司法确认书或民事调解书。二是严格标准,加强队伍建设。市法院出台了《特邀调解名册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律师调解名册进行造册、管理。目前,我市律师调解已形成“1+60”的工作模式,即1家杭州律谐调解中心+60家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实现了区、县(市)律所调解工作室的全覆盖,全市律师调解员达到1472名。三是加强宣传,做好调解引导。我局将利用报刊、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律师调解制度的作用、优势以及成效,市法院在院立案大厅设立指示牌,发放宣传册,提升社会公众知晓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调解氛围。四是推进改革,赋能数智调解。有效嵌入“一码解纠纷 (诉讼)”:在杭州市委政法委统筹安排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具体指导下,滨江区试点“一码解纠纷 (诉讼)”,推出浙江ODR“调解码”,探索“诉源治理”的新模式,全市将推广滨江模式。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云”平台建设;2020年4月,由市贸促会、阿里巴巴集团、共道公司合作推出“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正式运行,我局将进一步推进“云调解”,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落实经费保障,激发律师调解积极性
贵委在建议中提出: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机制。我局将予以采纳落实。一是有效落实好《关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的意见》。2020年10月,司法部 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的意见》,明确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法律服务,可依法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包括律师提供公共性、公益型的法律服务,公益型律师调解、律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服务,政府委托律师提供政府法律顾问等。市财政部门同意将调解经费纳入法院预算,市物价部门明确律师调解可按法律服务依法收费,为律师调解提供了经费保障。二是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推动行业性纠纷自治,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通过服务外包、政府购买等方式,将纠纷打包给律师调解工作室等市场解纷主体调解。三是建立律师调解“公益+市场化”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和细分律师调解,将专业性强、矛盾纠纷复杂、案件标的较大的调解事项实行市场化调解,通过规范法院案件引流、丰富调解平台建设、优化调解收费标准、强化调解司法确认等环节,提升杭州律师调解市场化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市律师协会出台了《律师调解引导类案件收费标准(试行)》(简称《收费标准》),就调解收费及经费补贴标准作出具体指引,也可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自行约定收费标准。为下一阶段深入探索积累经验。
三、加强组织管理,提升律师调解队伍建设
贵委在建议中提出:加强队伍管理,加强责任追究。我局将予以采纳落实。一是加强律师调解员培训、认证和管理。利用好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专业优势和管理优势,将律师调解的具体工作纳入到专业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培训工作,逐步制定调解员的认定标准、培训课时要求和考核体系,提高律师调解员职业素养,提升律师调解成功率。二是建立调解绩效机制。“云”平台将提供直观的调解业绩排行榜,从收案数量、成功率、调解时长等多个维度,对调解机构、调解员按不同专业特长分别排名,为申请人提供不同参考。对于调解员、调解机构长时间消极处理,或者业绩积分过低的,及时发送整改提高告知,进行分案调整或暂停分案;限期没有整改的,退出云平台调解,实现调解组织、调解员之间的优胜劣汰。三是鼓励律师参与公益并加入志愿者。2019年,司法部印发《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的通知,倡导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鼓励律师加入“杭州志愿服务网”和关注官方微信账号“杭州志愿者”“志愿汇app”注册志愿者,市司法局和律师协会可以根据志愿服务数据与律师律所考核评价、评优评先等激励措施相结合。
四、优化司法确认,强化法院司法保障
贵委在建议中提出:调整现有考核标准,加强司法确认工作。我局与市法院积极沟通协调,进一步强化司法保障工作。一是优化司法确认。市法院印发《关于做好律师调解司法确认工作的通知》,并出台司法确认实施细则,率先审理全国首例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确认案件;进一步建立对司法确认承办法官的合理考核机制,激发法官承办司法确认案件积极性,保障律师调解作用充分发挥。二是发挥诉讼费杠杆作用。对滥用权利、违反诚信原则、恶意阻碍调解等行为,通过酌情增加其诉讼费用负担乃至赔偿无过错方额外支出等惩戒性示范审判树立价值导向,以判促调。三是发挥司法保障的促进作用。通过强有力的执行程序,保障律师调解确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推动当事人选择律师调解等方式化解纠纷。
最后,感谢对我市律师调解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贵委一如既往地监督和关注我市律师行业工作发展。
联系人:杭州市司法局律工处 孙青青
联系电话:85256529 传真:85256500
杭州市司法局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