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63/2021-26093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1-05-28 | |
发布单位: | 市园文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裘建平代表:
您在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我市基层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认真研处,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市园林文物局作为全市文物遗产主管部门,始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市文物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增加编制,经过努力,2020年市园文局获得特聘雇员名额1个,并按条件招标文保专员1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增加编制13个,并分别于2020-2021年招聘到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13名;临安区新设吴越国王陵管理所,承担原钱王陵管理所职责,人员编制由原财政适当补助事业编制7名调整为财政全额补助事业编制10名;桐庐县文管办变更为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物馆、非遗馆),编制由4名增至7名;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西湖区体育发展中心合并,成立西湖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湖区文体发展中心),承担文物保护的职责,核定编制由3名增至7名。二是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业务水平,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研讨会,开展市级层面的培训班和工作例会,组建“文博讲堂”,开展讲解员大赛等比赛,推行“策展人”制度,经过努力,全市多人入选浙江省文物局“新鼎计划”青年文博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全市已认定文物博物、文物保护、文物学术研究等高层次人才37人;开设《杭州文博》期刊,目前期刊已经连载至二十四期,全市文博人才发表优秀学术文章360余篇,同时利用省科技创新联盟平台,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研合作;支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提升学历,鼓励高校与事业单位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流通,目前局直属单位读取定向博士研究生的2人,退休后到高校任职的1人。三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通过借助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的力量,把关重点、要点文物保护项目,弥补专业研究水平的不足;通过培养文物安全“明白人”、志愿讲解员、志愿文保员等,有效缓解人手不足的困境,提高文物安全和保护的反应能力,通过志愿者的言传身教,感染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保事业。
您提出的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力度、文物工作投入力度的三点建议,对于我们继续做好新时代杭州市文博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研处您指出的文物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文博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经费投入不平衡等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市财政局在过“紧日子”的形势背景下,认真落实“保民生”“保重点”的要求,持续稳定的对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投入,未来将继续配合做好相关预算的编制,按照人大通过的预算,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并在日常业务中,积极做好各项协调和服务,市园文局将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重点向带动人才培养的工程项目、课题研究、学术培训与交流的举办等方面倾斜;市委组织部将配合协调好市委人才办牵头推进文物博物高层次人才的分类认定目录和方法,配合做好相关意见的完善工作,加大对文物博物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市园文局将乘势而为,继续争取能够匹配文物博物馆实际工作量的编制名额,多措并举的与区、县(市)政府及管委会在区划调整和事业单位改革锦城中加大对文物博物的队伍建设。
二、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做好人才引进,梳理政府服务和业务工作中痛点堵点,切合形势和需求,通过雇员制、聘任制等手段,分阶段实施好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盘活现有人力资源,通过杭州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和文物保护实验室、杭州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工作站等机构的设立,获得相应资质后逐步实现服务市场化,进一步壮大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统筹好国家、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培训、挂职、研讨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从业单位的合作,利用数智化手段,打造职业培训资源库,开放专业课程影音资源,创新线下直播、线上录播培训形式,促进全市文物教育资源均衡化;继续做好专家库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与职业技校的联动,创新政府购买服务,360°保障支撑力量。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文物遗产事业的关系与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蓝秀,13706810045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202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