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63/2021-26093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5-28
发布单位: 市园文局 主题分类:
关于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萧5号建议的
办理意见
时间:2021-05-28 11:23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沈奇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大运河保护与开发工程,打造体现杭州世界名城风貌的世界名河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林水局、市商务局、市运河集团等相关部门,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大运河杭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大运河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更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

杭州一直非常重视维护和发展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保护、适度利用,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寻求平衡点,谋取最大公约数。后续我们将坚持省、市委部署要求,加快把杭州段打造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兼顾“严保”和“活用”,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杭州样板”。

一、高度重视,加强整体性规划引领

一是市级规划引领。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打造体现中华文明、杭州特色、主题明确、内涵清晰的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已印发实施。《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已获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下一步将印发实施。

二是市区联动落实。余杭区编制完成《杭州市余杭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规划》并制定了《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塘栖段)三年行动计划》。拱墅区一直以建设运河沿岸名区为目标,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突出运河特色,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拱墅区委七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将拱墅区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示范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的建设目标,并写入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萧山区编制了《滨水空间的复兴——浙东运河(萧山段)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萧山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工程,深入推进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和大运河诗路建设。

二、顶层谋划,统筹推进保护与利用

一是建立市级领导机制。为加强杭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统筹推进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落实《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关于大运河管理体制机制的相关要求,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大运河沿线相关城区作为成员单位的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杭州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结合各自职能,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明确区级保护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人大关注监督下,原余杭区、萧山区等运河沿线城区相继明确大运河保护管理机构,强化统筹协调职能。原余杭区组建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区相关部门、镇街为成员单位的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专班。萧山区成立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由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区相关部门、镇街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统筹协调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三、多点开花,全面推动运河沿线建设

一是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余杭区重点开展大运河生态艺术岛项目建设,以现状工业遗存为空间载体,导入运河演艺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运河生态公园等功能,构建大城北文化旅游中心重要节点。拱墅区重点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项目群建设。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样板段全面完工,全力加快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杭钢工业旧址综保、小河公园项目工程进度,实现标志性项目的新突破。此外,拱墅区规划建设的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运公园、运河文化规划馆等“一址两街两园三馆两中心”十大文化项目,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运公园完成主体施工,运河文化规划馆、民俗迹忆馆等已启用。萧山区开设江寺浙东运河展示馆,以历史厅、人文厅、诗路厅三单元全面展示浙东运河萧山段的历史人文;实施老岳庙区块整治及修缮,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二是努力探索开发模式。为保护历史遗存,恢复塘栖风貌,随着杭州运河综保工程延伸到余杭段,市运河集团、原余杭区政府、塘栖镇政府三方共同出资,于2008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秉承“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积极启动实施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建设。后由于市区两级合资公司在公司经营、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理念无法一致,2016年市运河集团退出塘栖古镇,现由杭州余杭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接盘管理。目前,各城区皆在探索适合本区的保护开发模式。原余杭区新成立余杭大运河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京杭大运河(余杭段)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现已完成良渚门户公园、仁和休闲运动公园等项目。拱墅区以杭州上塘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风、杭州味、拱墅特色的上塘古运河景区及夜游项目,力争成为杭州的一张文化新名片。江干区(现上城区)成立皋亭山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依托上塘河、皋亭山生态资源优势,建设完成“千桃园”,扩建龙居寺,进一步提升皋亭山景区品质。

四、全面发声,不断讲好运河文化故事

一是加强运河文化宣传展示。连续举办四届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活动,去年网上遗产保护宣传周活动入选2020年杭州最具有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于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让大众更加了解浙东运河、唐诗之路起点的灿烂史与西兴过塘行产业的兴衰史。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0年组织志愿者活动12次,志愿者参与约350人次,服务时长近605小时。持续深化“小小河长”品牌影响力,推动运河文化进校园,2020年组织“小小河长”活动4次,直接参与活动人员达307人,总服务时长达406小时。

二是大力传播弘扬运河文化。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致力于形成富有运河特色、杭州韵味的品牌活动体系。开展了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大运河庙会、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暨郎朗杯钢琴大赛、中国大运河京杭对话系列活动。2020年上半年的走运大会荣登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和CCTV13,各直播平台点击量达2454.8万人次。承办“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会商活动”,并商议通过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协同机制。杭州运河学研究院一直默默耕耘运河学的专业研究,先后编纂出版《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杭州运河传统老字号系列丛书》等丛书。应英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邀请,参加2019英国世界遗产年会并发表专题演讲,杭州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引得世界遗产专家纷纷点赞。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纳入“文化兴盛行动”年度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相关城区和市级职能部门的综合考评,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主体责任,凝聚系统力量,有力地推动全市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借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实施工作,推动成立新城区的大运河协调管理机构,确保大运河综合保护工作不断档、不停步。

2.加强规划引领,落实配套措施。杭州市将在《杭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启动编制《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该规划根据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求,评估既有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在认真梳理杭州大运河沿线相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用地等方面的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空间格局,明确各片区版块的发展定位和各重点建设版块的边界范围、建设重点,提出分阶段建设目标与推进计划。同时,提出近期建设重点局部控规调整建议,指导相关控规调整或修编。萧山区将启动《浙东运河萧山段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将对浙东运河萧山段的价值特色、规划目标、空间体系和阶段推进计划等方面提出未来谋划和建议。

3.挖掘文化脉络,推动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和全域旅游为引领,推进运河杭州主城核心段5A 级旅游景区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把大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实施传统工艺保护振兴计划,以传统技艺、中医药、美食等领域为重点,挖掘运河沿线“老字号”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创新价值,振兴传统工艺和“老字号”品牌。加强与良渚古城遗址、西湖景区的游线联动,打造杭州三大世界遗产旅游精品线路;加强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科普宣传教育,创新科普宣传载体,开发运河遗产科普教育读物、绘本,向青少年展现大运河文化带上独具杭州特色的“运河故事”;继续开展美丽运河志愿者服务工作,进一步策划组织更多运河特色志愿者活动,助力亚运;优化串联岸上游线与水上游线,丰富夜游线路与内容,借鉴《最忆是杭州》《宋城千古情》等运作模式,策划运河演艺品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应用,整合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组建文旅联盟,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开展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提升杭州运河文旅影响力。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衷心感谢您对此的关心和支持,真心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给予支持,继续为我市文化遗产事业有序发展建言献策。

联系人:章珠裕

联系电话:15868164924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