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六保 >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1年杭州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工作要点
时间:2021-04-29 16:36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夯实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杭州的历史使命,在全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中体现省会城市应有担当,现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围绕视觉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现代纺织等九大标志性产业链,以“数字化、高端化、全球化、市场化”为导向,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作机制,打好强链、补链、建链、畅链、延链组合拳,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拳头产品和高端品牌,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力争到2021年底,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三千亿级、两千亿级、千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助力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万亿元。

二、工作任务

(一)抓“链长”工作,强化组织保障

1.建立“链长例会”制。各产业链链长牵头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谋划协调产业链工作;局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各产业链链长工作汇报;重大事项提交“总链长”“副总链长”协调研究,围绕堵点、卡点、难点,统筹推进全市产业链优化稳定和谋划培育。(责任处室:运行处、各标志性产业链联络处室)

2.落实链长制工作职责。根据《杭州市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3月底前完成各产业链“一链一团”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链长、参与单位、联络处室、链主企业、专家组的具体工作职责、机制、方法等,形成合力,统筹做好指导、协调等工作,精准服务产业链提升发展。

(二)抓“一链一方案,五图五清单”编制,强化精准推进

3.梳理产业链五图。完成全市标志性产业链的“产业链技术路线图”“ 产业链细分产业图 ”“产业链空间布局图”“产业链招商引资图”“产业链应用领域图”等图谱编制,明确产品替代、细分产业、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推广应用重点方向,找准产业链断点或短板,实施产业精准引育实现补链和延链。3月底前完成视觉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体系图谱编制工作,其他产业链在5月底前完成。

4.完善产业提升方案。按照“一链一方案”的要求,编制各产业链提升方案,深化发展基础、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任务举措等。5月底前完成视觉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提升方案编制工作,其他产业链在6月底前完成。

5.谋划特色产业链。推动各区、县(市)在协同推进市九大标志性产业链的基础上,相关产业处室要主动指导、参与,协助积极谋划本地特色细分产业链的区、县(市)制定产业链提升方案,夯实全市产业链基础,推动建立“3+4+2+X”的产业链体系。

6.细化产业链五清单。以企业为主体,动态摸排更新“产业链风险清单”“产业链需求清单”“产业链技术攻关清单”“产业链协同创新清单”“ 产业链项目清单 ”,全面落实“同准”“降准”“国际”和“攻关”四类替代。

(三)抓项目谋划,强化创新攻关

7.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工业投资项目化、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推动增量项目、强链补链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产。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按领域分批落实“四基”储备项目。力争2021年全市“152”项目总数不低于70个、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40%。市技改、产业数字化等专项资金用于标志性产业链比例不低于50%。

8.加强科技攻关补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自主可控,积极协同市科技局等部门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替代科技攻关项目,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急用先行项目和协同创新项目,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占全省比重不低于20%。全年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以上,全方位推进企业创新工作。

9.加大精准合作引育力度。协同市投促局等部门,围绕百亿项目、千亿企业、万亿产业,紧盯工业大区、龙头企业,以杭商回归为重点,通过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招引、已落户外资企业招引、开展国际并购、利用精准合作平台招引、运用大数据大活动精准招引等手段,突出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动总部、投资、研发和高附加值配套项目回归。积极落实“一局长一项目”工作,全年招引(实施)投资 1 亿元以上的项目 70 个以上,储备一批5亿元以上大项目。

(四)抓共同体建设,强化协同合作

10.培育10家企业共同体

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组建工作,重点围绕九大产业链,全年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0个,截至2021年底,累计达到30个。推动共同体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推进一批供应链协作配套项目,加强关键环节掌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

11.组织百场产业链对接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雄鹰企业、鲲鹏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重点企业梳理产品需求清单、配套供应清单,技术攻克清单同时叠加标志性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全年组织推进“芯机联动”“车智融合”“整零对接”“云端对接”“医企对接”等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百场产业链对接会”。

12.开展百场产品推广会。以创新产品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链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提升工程,加大对“卡脖子”技术和重点领域新产品的应用推广,围绕2C、2B、2G三端发力,全年组织开展“百场产品推广会”,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30个以上。

13.促成百项区域精准合作。发挥区县(市)作用,形成全市聚焦产业链“卡脖子”合力攻关氛围。对上依托部省协调机制,对内顺畅经信系统沟通解难通道,对外发挥G60科创走廊和杭州都市圈产业协同作用,促成“百项区域精准合作”,分类破解产业链堵点、卡点。

(五)抓链主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强化龙头企业梯队

14.深入实施企业培育行动。全年新增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20家;实施制造业“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推进“雏鹰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不断提高供应链本地化配套比例。力争全年新培育“单项冠军”企业5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链主工厂”10家。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企业28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

(六)抓政银企对接,强化金融支撑

15.发挥千亿产业基金作用。在1000亿元规模产业母基金建立的基础上,根据标志性产业链需求,积极推动设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成电路等产业链专项子基金,争取更多省市产业资金投资我市产业链项目,支撑产业链提升。

16.加强政银企协同合作。加强与浙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机构工作协同,全年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实现龙头企业服务全覆盖,实现制造业企业授信总额新增50亿元以上。

(七)抓要素保障,强化产业链生态建设

17.健全产业链要素保障。对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求,从研发端、制造端、营销端、服务端等各个环节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对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领域重点项目的用地、用能、污染物排放指标等问题,及时专题协调,给予积极支持。在用地保障上,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不低于1万亩,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不低于30%。

(八)抓系统建设,强化处置效能

18.积极参与“产业链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省产业大脑平台-“产业链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产业链断供断链风险防范和运行监测这一主线,谋划建立杭州特色产业链应用场景,如产业链运行监测、风险预警、供需对接、转移监测、评价体系、精准招商、合作平台、督查考核等实现路径的探究,用于支撑领导决策、行业管理、部门应用等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和企业技术、资金、人才、交易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有效推动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19.建立产业链统计体系。在动态完善一链一方案,五图五清单的基础上,建立产业链统计体系,开展产业链发展运行分析和跟踪评估。

20.建立产业链“目标考核”机制。按照“可量化、可统计、可比较、可考核”要求,制定产业链发展具体量化指标体系,将产业链风险处置和产业链培育工作纳入工信目标考核体系,选树工作典型,通过工作简报等推广各地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