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794/2017-1575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7-09-07
发布单位: 市质监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杭州市产品质量风险预测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1-03-10 15:24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为提高质量监管的工作效能,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民生和保障安全为中心,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大对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的力度,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通过信息采集、质量分析、问题处置等工作,及时消除存在的质量隐患。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机制、落实长效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以源头监管为重心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日常检查、行业调研和企业座谈等形式多样的方式,确定质量预防的重点产品和项目,采集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经过检测、分析,及早发现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发布质量预警、开展集中整治等方式,消除存在的隐患,不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
       三、工作内容
       1.信息收集网络建设。要按照《关于开展产品质量风险预测信息分析工作的通知》(杭质监[2007]6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网络的建设。各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对2007年已经建立的信息采集点及相关的信息员进行梳理和调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乡镇监督员及企业有关专业人员的作用,拓宽风险信息来源,畅通风险信息收集的渠道。市局将在市质检院和各县级质检中心建立区域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点,每个中心确定1-2个产品,跟踪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收集国内外相关信息,关注行业“潜规则”,定期报送监测情况。各质检机构将风险预测工作联系人名单和重点监测的产品于4月15日前上报市局。
       2.风险信息收集。各局(分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多渠道收集有关产品质量的风险信息,重点关注偷工减料行为,违规使用原材料行为,以及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变化后,对产品质量提出新要求,企业未能及时改进生产工艺而产生的质量安全隐患。一是通过日常质量巡查、监督抽查,对企业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进行现场检查,采集、汇总与质量安全风险有关的日常动态信息。二是发挥检测机构技术优势,在产品检验、业务交流中及时梳理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或有潜在隐患的产品信息。三是通过开展走访调研、质量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行业内产品的质量动态和趋势,掌握产品质量的有关风险信息。四是通过对日常产品质量投诉受理中消费者反映问题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信息筛选和上报。各局(分局)、质检机构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甄别,对涉嫌在违规使用原材料、偷工减料或企业工艺、管理不完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信息,要及时向市局报告;对平时开展的区域产品质量风险信息收集工作要定期上报(按附件要求每季度末25日上报)。
       4.信息分析和验证。市局根据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存在潜在质量问题的,组织评审组进行评审,需要进行技术检测验证的,设立专题项目,委托有关质检机构进行全面采样、检测研究和技术分析,对有国家、行业标准的,按标准检测;没有国家标准,但有国外标准的,参照有关标准检测;既没有国家、行业标准,也没有国外标准可参照的,上报省局,形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测报告,并确定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范围及可能危害性。同时,市局每年将确定1-2个高风险产品作为风险预测的研究课题,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组进行评审分析。
       5.风险预警及处置。通过风险信息的评价分析和验证,对证明确实存在质量隐患的,实施三级风险预警,对存在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隐患的一级预警,要按照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实施方案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对辖区内开展全面的整治工作,召回存在安全隐患产品;对不涉及安全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为二级预警,开展质量关注和提升工作;对不具有区域或行业共性的质量问题,为三级预警,立即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实施一级和二级预警的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省局。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产品质量预测和防范工作是加强源头质量监督,预防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重要工作措施,各区、县(市)局(分局)要高度重视,市局成立由邵新华副局长任组长,钱惠军、楼立群、周华英、李建雄、童俊、连勇等同志任成员的杭州市产品质量风险预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督稽查处。各局(分局)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部门和人员,明确职责,将产品质量预测和防范工作作为落实监管责任,维护民生,保障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请各局(分局)确定一名人员,作为本单位落实风险预防预测工作负责人,名单于4月15日前报市局。
       2.突出工作重点。要针对辖区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区域性产品和高风险产品为主,确定一批重点监控区域和产品,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信息收集的重点,围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深入开展有关信息收集和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风险的排摸工作,积极实施风险预测预报,有效监控产品质量的变化动态。
       3.强化区域监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测工作是开展区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把风险预测工作与区域性质量整治有机结合,与质量关注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与日常监管和打假治劣有机结合,及时总结和积极探索产品质量风险预测的方法及经验,逐步完善由信息收集、原因分析、警情报告和预警处置等环节组成的风险防范机制,将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质量监管的整体效能。
       联系人:张文   电话:87152577

附件:杭州市产品质量风险预测信息收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