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时间: 2021- 12- 28  16: 50       来源: 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优美的人居环境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同富裕的价值体现;家门口的城市小公园和散落在角落的乡土建筑,则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图景底色。

2021年,市园林文物局把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小公园50个,修缮保护乡土建筑70处”民生实事工作,积极谋划,全面部署,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完成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小公园53个,完成率106%;完成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70处,完成率100%。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城市小公园

在推进新建和提升改造小公园项目时,市园文局“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项目伊始,便联合媒体向市民征集关于小公园建设提升的意见建议,推出“问计于民园文专列”,驶入社区开展“美丽小公园,幸福大杭州”的民意圆桌会,直接倾听市民意见,具体到需要哪些公共设施、种植什么植物品种,用哪种材料等,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共享绿意空间。

同时,因地制宜,突出公园景观特色,一方面合理优化完善公园功能布局,强化功能主题特色;另一方面在植物配置上,选用若干主题植物进行彩化、美化。比如新建上城区李宁体育公园、滨江区北塘河爱心公园、北塘河儿童公园、富阳区儿童公园等多个公园,结合休闲健身、儿童游憩玩耍等功能,设置了相关分区和设施;上城区古树公园突出了9株古树的元素,对原有过密的植被进行了梳理,增植了大量绣球花、萱草、石蒜等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改造后小巧精致,充满古韵;拱墅区(原下城区)杭氧北村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运动绝佳场地的同时,引进8种共120株品种海棠,打造一处小而精致的海棠园;临平区邱山北园与临平山绿地相连,辐射多个居民小区,利用迎宾路隧道竖井内渗水泵房,将渗水通过管道补充到公园景观水系中,同时将原荷禹路地铁施工迁移的大樱花树种植到园内,既保护了原有树种,又达到了理想的景观效果。

为了更好地践行“人民公园人民享,人民公园人民护”,市园文局继续强化长效管理,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推出向社会征集“民间园长”活动,收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报名,计划由党员、专业园林技术人员、“民间园长”等多方组成团队,共同养护我们家门口的美丽公园。

留住乡愁,保护修缮乡土建筑

乡土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统杰出建筑工艺的结晶,也是探寻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宝贵实物资料。70处乡土建筑保护修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较好地保持历史风貌。例如,位于临安区昌化镇白牛村的白牛悬索桥建于1973年,为铁索拉结结构,是杭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在修缮前已处于老化废弃状态。在本次修缮中,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病害处理,局部拆卸了原有缆索、吊杆、索鞍、索夹等构件进行修补和补配,并对原路面进行了整修改造。

另一方面,围绕延续原有功能实现当代使用的目的开展修缮。例如,萧山蒙山东岳庙始建于南宋,是浙东运河萧山段沿岸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之一,2015年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修缮人员在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及历史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对现状遗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考证,通过建筑考古和多渠道研究,最大限度保护历史信息,尽可能做到有依据地修复。东岳庙戏台的修复,还专门请到了萧绍地区民间木雕的非遗传承人朱百祥,采用当地传统木雕技艺来更好地展现戏台原始风貌。

修缮后的乡土建筑积极落实活化利用,通过开辟为乡村书屋、村级文化站、乡土文化展示厅、特色民宿、文创小屋等进行利用,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拥江发展、唐诗之路打造、“大花园”建设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给村民带来了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丰收,国家文物局高度赞誉杭州做法为全国示范。

按时保质完成民生实事 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确定为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后,市园文局立即成立小公园建设工作专项小组和乡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专项小组,组织区、县(市)倒排工作计划,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抽调专业骨干加强过程指导把关,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各区、县(市)现场督查指导工作,有力保证了实事项目的顺利推进,积极做到“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一直以来,杭州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巩固杭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打造公园城市,持续扩大城市绿量,已连续10多年将城市扩绿列为城市绿化主要目标任务。加大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力度,杭州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1.78亿元,抢救保护2100余处乡土建筑,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杭州市登录了1万余处具有保护价值的乡土建筑。下一步,市园文局将按照党中央、省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园林文物民生事业,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擦亮杭州“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呈现遗产魅力,弘扬文化自信,增进民生福祉,助推“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