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1-26449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1〕097号 公开日期: 2021-11-26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32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11-26 17:04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民盟杭州市委会:

贵单位在杭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打造工业遗产保护与“双创”融合平台的建议》收悉。本提案列入今年市领导领办重点提案,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戚哮虎领办,杭州市经信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资局、市园林文物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旅游局会办;提案办理工作得到市委宣传部、市运河集团、市财政局、拱墅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戚部长的亲自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调查摸底,到大城北两次专题调研,与贵委两次面商,与杭商研究会两次研究,召集提案办理小组两次集体会商,相继形成提案办理方案、答复初步意见,并多次征求各部门意见。现正式答复如下:

提案内容与我市当前工作高度契合。近年来,我市在保护工业遗产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且正在以大城北、大运河沿线建设为示范,有序推进工业遗产的科学保护、有机更新和创新利用。提案提出的打造工业遗产保护与“双创”融合平台的四条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推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城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杭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做法

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通过保护利用形成的工业景观,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印记和特色所在。杭州市十分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坚持应保尽保,取得了积极成效,一些工作还走在全国前列。

(一)科学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管理。2007年,市规划局组织开展《杭州市工业遗产普查》研究,将主城区部分建厂较早,对我市工业发展有较大贡献的60个工业企业列为调查对象,明确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今年2月份,市园林文物局联合市规资局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再次进行普查。当前的《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中,第13章“工业遗产保护”已明确了40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等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正在逐步汇总至杭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通过“一张图”管理、遥感监管等多种方法,在国土空间层面进一步落实保护。

(二)制定出台工业遗产管理规定。2010年出台了《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这是全国首个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对工业遗产建筑及其建设用地的规划编制管理(保护规划、城市设计等)、用地开发管理、建筑功能管理、建筑方案设计及竣工规划确认等予以规范。同时,工业遗产中的文物按《文物保护法》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保护和利用。

(三)组织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在国家层面,工信部和中国科协都在发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中国科协发布了2批共200个中国工业遗产,其中杭州市7个,包括钱塘江大桥、华丰造纸厂、杭丝联、新安江水电站、钱塘江海塘工程、杭一棉、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工信部已认定4批共164个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其中浙江省4个,杭州市暂时没有。

(四)开拓工业旅游创新实践。为大力推介工业遗产价值展示、扩大杭产品美誉度,近年来,市文广新局会同市经信局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工业旅游基地,开展工业旅游宣传,推出精品工业旅游线路,按不同主题,组织新业态新场景工业旅游活动,让市民深度感受工业遗产当代价值,体验工业生产过程,增强对本地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的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新模式。从国外看,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改造成博物馆、城市公园、综合再开发、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等方式。从国内看,主要由政府主导建设博物馆、公园,由社会或企业实施开发利用等多种模式。杭州市也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如将闸口火车站遗址改造成白塔公园,杭丝联苏式建筑风格锯齿形厂房已成为丝联166创意园,杭州市土特产有限公司桥西仓库建筑,已改建为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业博物馆和中国扇子博物馆,富义仓打造成创意空间,双流水泥厂转身成凤凰创意国际。此外,杭州市在推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工业遗产和“双创”载体建设相结合,如杭州天盛科创孵化器就是原杭纺机所在地,利用其工业元素,形成以工业设计为特色的孵化平台。

二、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虽然采取了大量措施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工业遗产更新保护意识依然比较薄弱;工业遗产再利用在实际操作中项目的报批、审核手续复杂;部分地方政府担心列入工业遗产名录束缚开发利用的手脚;联合保护开发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等,短时间内难以一揽子解决,需要各部门结合职能长期关注、有序推进。

三、总体推进思路

大城北地区面积135.5平方公里,是我市工业遗产最集聚地区。几十年前,这里是机声隆隆、烟囱林立的老工业基地,给古城带来了现代文明。2018年以来,杭州启动大城北开发工作,将通过对老工业区块的城市有机更新,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把大城北打造成为杭州新的城市副中心,杭州的未来城区。目前,大城北核心区(15.6 平方公里)及示范区(3.5 平方公里)的 “十大标杆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我市正在以大城北地区和大运河沿线为重点开展示范探索,大力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双创”融合发展。针对提案提出的四条建议,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宣传力度,提升大众意识。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宣传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意义,让社会大众知晓工业遗产,提升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工业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以新业态新场景大力展示杭州市工业遗产新貌。结合大城北项目推进,做好杭钢旧址公园、大运河博物馆、未来艺术中心等项目的宣传,快速提升市民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认识。

(二)着力繁荣工业遗产新业态新模式,融入城市更新。

1.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工业遗产与“双创”有机结合、与“文博展示”有机结合、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有机结合。以大城北核心示范区为空间载体,结合工业遗产(存),已规划将建设一批能彰显地域个性、延续城市乡愁、激发区域活力的文化地标。

一是推动工业遗产与文博展示有机结合。新建文化场馆,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存),重点推进运河匠人馆、祥符桥文化街区、半山电厂去工业化、华丰造纸厂、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项目建设。

二是推动工业遗产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有机结合。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 2022 年杭州亚运会为动力,推进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北景园生态公园、小河公园、运河生态艺术岛、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推动工业遗产与双创有机结合。围绕创新源头、集聚创新主体、打造创新生态,培育杭州未来多元创新和可持续的重要载体。以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引擎,以杭钢厂区为中心大致半径 5 公里范围内,打造经济循环流转、产业高度关联,生产生活生态系统互相融合,有条件引导创新、服务要素集聚的产业创新圈。

2.强化项目支撑,确保规划有序推进。围绕三个结合,大城北开发已启动了十大标杆项目,包括:杭钢旧址公园、大运河博物院、中央景观大道、滨水公共空间、运河湾综合体、未来艺术中心、小河公园、生态艺术岛、电竞生态公园、运河中央公园。截至5月底,十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06亿元,占年度投资额的46%,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发挥已有优势,有序推进产业导入。我市是全国双创示范城,特色小镇建设全国领先。结合标杆项目推进落地,市、区两级部门和开发单位将认真梳理特色小镇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开展有效对接,在条件成熟的工业遗产开发利用中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集成”的工业遗产与“双创”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激活工业遗产的时代活力。依托智慧网谷小镇、运河财富小镇、汽车互联网小镇、上塘星汇直播小镇等产业平台开发建设,逐步打造集成电路设计、汽车互联网、创意设计、直播电商、大数据、智慧物流等六大产业中心。围绕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大数据产业为抓手,整合周边地区重要的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市级战略大平台。

(三)有机贯穿散点工业遗产,打造廊道平台。我市高度重视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性和特色差异性,在大城北开发中已规划建设“一条工业年轮带”,以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为起点,以改造后的平炼路步行廊道为纽带,连接整合运河与半山两大地区,将散点的工业遗产贯穿起来,全面规划、集中保护、有序利用。标杆项目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已启动建设,今年将投资4000余万元,截至5月已完成投资12%。中央景观大道建成后将串联起沿线的炼油厂文化地标、地铁 TOD、生态运动公园、杭钢遗址公园等功能节点,形成一条特色的历史年轮带和超级线性公园轴线,使特色工业遗存与沿线各功能元素和重点板块的空间实现统筹开发。在明确服务于“双创”的目标下,积极构建一条以工业遗产为核心资源,集遗产保护与环境保护、休闲游憩、教育启智、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工业遗产廊道“双创”平台,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

(四)创新探索,打造更具活力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杭州模式。工业遗产保护标准和规范需要结合具体保护对象研究制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复杂性、多样性、甚至一次性。政府层面专门成立研究机构成本高,不符合机构改革精神要求。我们鼓励社会各界加大研究。当前,我市正在采取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保护举措。比如,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建设过程中,2020年12月,专门向社会公开招标建设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工业遗存消隐维修工程。为高标准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市运河集团专门成立“杭州辰祥工业遗址综合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发挥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工业遗产项目的建设和后续运营进行总体规划、谋划和推进。比如,对标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及顶级文化酒店,谋划建设大运河博物院,对标伦敦泰特美术馆,谋划建设炼油厂文化地标;对标美国伯利恒钢铁艺术文化园区,谋划建设杭钢遗址公园;对标汉堡音乐厅,谋划建设大运河艺术岛;对标上海徐汇滨江,谋划大城北核心示范区公共空间建设,用艺术活化工业遗产。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更有利于把先进的理念快速落实到工作实践,加快双创业态导入,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双创”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更具活力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杭州模式。

我们非常感谢民盟杭州市委会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双创工作的关心。市级各部门会同区县市、市运河集团将进一步形成合力,通过率先在大城北开发中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双创融合,形成可复制模式,并逐步向其他区域推广。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产业合作处劳志龙,电话8525710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