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1-26448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1〕091号 公开日期: 2021-11-26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3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11-26 16:51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张伟宁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全力打造高端装备业自主可控杭州品牌》的提案收悉,由我局主办,市科技局组织部会办,经讨论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新制造业计划”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打造装备制造等领域自主可控杭州品牌,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推进自主创新。2018年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专项政策的通知》,支持集成电路企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链整合。2019年出台《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19〕17号),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补助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在工业控制、工控系统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承担国家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

二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和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贯彻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继续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科技企业建立省级研发中心、省企业研究院或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17家,其中国家级45家,省级202家,市级570家,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各1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同时,开展技术创新“揭榜挂帅”活动,在需求端和供给端同向发力,张榜项目406个,数量全省第一,其中线下发榜项目总标的额近12亿元。

三是坚持以首台套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提升。2018—2020年,共有105项产品被省经信厅、财政厅认定为首台(套)产品。其中,首次评定的2项国际首台套产品全部被杭州企业囊括;在省经信厅首次公布的78项2020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中,杭州市获得22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在全省率先推出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奖励政策,对购买经省经信厅认定的首台(套)产品应用企业,按照年度购买总额的10%给予奖励。每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300万元。资助资金,由市本级财政全额承担。

四是鼓励和支持PLC人才培养,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了加强PLC课程有关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在重点高校杭州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PLC相关课程,设立PLC相关实训室,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西湖大学与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设有西湖大学-博智林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院,致力于培养专业顶尖人才,在机器人核心部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攻坚克难,形成一批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加强市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西湖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浙大城市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市属高校一流学科,每个学科每年资助300万元。在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中,浙大城市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入选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群,每年资助80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虽然在推进自主创新、自主可控杭州品牌打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观念、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实现控制系统核心组件的自主可控,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外对应用于特殊领域的控制系统实行严格技术管控的特殊时期,我市将继续排摸杭州生产PLC的企业,在政策上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可控PLC研发,为工信系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您在提案中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切实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可控杭州品牌。

(一)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一是进一步完善高端装备技术攻关体系。贯彻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支持我市高端装备企业整合研发资源,实现创新发展。二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科技企业研发能力。三是推动高端装备领域专业孵化载体建设,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形成“大中小”融通发展的生态体系。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四是聚焦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高端制造等前沿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创新研发项目,力争实现相关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再按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二)组织实施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打造自主可控杭州品牌。

一是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技术攻关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各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推动人才引育,实施产业链核心项目及断链断供风险项目科研计划,迭代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解决高端制造业的“卡脖子”问题。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技术”,采用目录引导、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应急攻关项目。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推动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加强协作,滚动摸排产业链断链供风险清单,建立暂无备份技术产品的国际备份、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滚动实施“四位一体”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急用先行项目,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三是充分发挥首台套产品研发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带动左右。围绕产品工程化攻关、推广应用突破、政策保障提效,深入实施产业链首台套提升工程。征集并启动一批产业链重大短板装备(首台套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动态调整并发布《杭州市首台套产品研发应用指导目录》。优化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奖励政策,探索首台套产品租赁补贴试行办法,在“卡脖子”技术和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

三、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一是高质量组织好各项重大人才计划工程,完善评审流程、突出产业导向,靶向猎取“一城、一窗、六大行动”建设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二是优化服务,提升各类人才获得感和满足感。开展文化融入、提升城市品质的活动,实现人才来杭创新创业“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深入组织实施“揭榜挂帅”活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道,有效集聚一批高端装备领域人才。三是继续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各市属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四是继续做好西湖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浙大城市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做好浙大城市学院智能制造新型专业群。支持各有关市属高校建设好自主可控方面的专业课程。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高端装备处张向荣,联系电话:85257128。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