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1-26446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经信提〔2021〕065号 公开日期: 2021-11-26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7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11-26 15:50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吴静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杭州未来产业人才发展体系的建议》(274号)收悉。市经信局会同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未来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方向,是优化完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加强未来产业人才体系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未来产业发展与人才谋划协同。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强化重点未来产业人才的分析谋划。一是不断完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市经信局牵头制定《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未来产业课题研究,梳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未来产业链,编制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数字经济(含区块链)“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研判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动态、区域规模现状和市场需求动向,为未来产业人才引育打好产业基础。二是强化重点未来产业人才谋划。市人力社保局立足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牵头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引导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2018年,聚焦未来产业中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两大重点领域,编制发布《杭州市未来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2019年,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集成电路等六大重点领域,编制发布《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2020年,聚焦新制造产业五大领域,编制发布《杭州市新制造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推进了未来产业和人才的有效融合,对于引导人才向我市未来产业聚集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加大未来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瞄准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人才,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一是加强未来产业学科建设。2019年,市教育局启动实施市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新型专业建设工程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重点对与未来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及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扶持。西湖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方向)、生物学(生物医药方向),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方向)等专业纳入杭州市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序列,杭州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IT智慧服务,浙大城市学院互联网+数据智能、智能制造专业群纳入杭州市属高校新型专业群,连续3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二是大力招引未来产业人才。市人力社保局牵头累计与国内104所“双一流”等重点高校(单位)签订大学生就业创业战略协议,实现信息互通、招聘互动、资源共享,大力吸引未来产业对应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杭就业创业。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牵头举办“杭向未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加大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人才提供服务。三是办好赛会集聚未来产业人才。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牵头积极承办国家级人才活动,成功服务保障全国“双创周”活动,承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如,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及海外461所高校的3743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与未来产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健康医疗项目共1564个,占比41.78%。

三、优化未来产业人才发展环境。近年来,市委人才办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人才生态37条”,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推进人才政策落实。截至2020年底,我市已认定从事信息、健康等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8500余人,配套实施住房(租房)补贴、落户、车牌补贴、优先购房等一系列政策,着力解决人才普遍关注的“关键小事”。二是推进未来产业相关技能等级认定。市人力社保局鼓励推动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未来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打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根据未来产业的新特点、新需求,由人力社保部门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业务咨询、政府解答、技术支持等全方位、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三是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转型。市委人才办创新推出杭州人才码,统筹整合双创服务、政策兑现、医疗健康、子女教育、购房落户、交通出行等37个人才服务项目,建立“智小惠导服+人工专线客服+异议应答小组+技术D小二”“四合一”的服务新模式,实现高层次人才“一码在手,走遍杭州”。截至2020年底,已有13.6万人领码,累计服务161.6万人次,其中6.28万人码上兑现资金8.3亿元。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借鉴您的意见建议,聚焦未来产业人才,进一步深入谋划、强化协同、整合资源,不断优化杭州未来产业人才发展体系,持续支撑杭州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分析谋划。市经信局将编制发布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重点的全市“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未来产业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产业集群、创新载体、龙头企业和空间布局,以产业发展规划引领未来产业人才需求。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建立以服务、招引、治理为核心的人才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加强对未来产业人才的需求预测机制,关注未来产业人才的总体数量、专业构成、发展趋势,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结合全市以及各区县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助力精准引才育才。

二是进一步优化培育方式。市教育局将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杭州未来产业发展定位,稳步推进西湖大学、中法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继续支持市属高校发展,加快在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学科,推动建立产业链领军人才和科研人员“双聘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将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围绕智能视觉、机器人、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联合创新载体,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加大人才协同培养力度。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将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浙江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集成电路、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市经信局将牵头指导产业园区强化孵化功能,支持杭州高新区、杭州经开区、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形成集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和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市委人才办将牵头完善未来产业人才政策体系,设立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人才大奖,大力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建设全球青年人才中心;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举办全球顶尖学术活动,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打造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把企业规模、运营绩效、社会评价、行业影响、人才薪酬等市场化评价要素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创投风投机构合作,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群体人才评价标准。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共服务,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充分发挥杭州“人才码”的服务功效,为未来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居、旅游、教育、商超、落户、金融、医疗等一站式服务;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吸引国际头部人力资源企业来杭设立机构,扩大未来产业人才信息渠道;继续发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引才作用,与智联、猎聘、BOSS直聘等中介平台合作,举办好数字经济、互联网+、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人才云聘会,持续招引未来产业人才来杭创新创业。

最后,感谢您对杭州经济工作和人才工作,以及对市经信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衷心希望您继续关心、关注杭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特此反馈。

联系人:组织人事处周宁,电话8525703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