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04/2021-2641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商务〔2021〕177号 公开日期: 2021-10-29
发布单位: 市商务局 主题分类: 国内贸易(含供销)
杭州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21-10-29 14:28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张燕鹏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杭州市大力发展“零接触”产业的提议》(第25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杭州作为“数字第一城”,在“数字治理”和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数字经济的标兵,杭州在提升城市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构建智慧化、无接触的城市中积极做出表率,不断增强未来面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抗风险能力。

一、主要工作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5G通信发展。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有效提升城市5G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满足“零接触”服务和“零接触”智能基础设施对移动端网络通信的需求。将5G技术和5G应用贯穿到“零接触”服务的全过程,利用5G技术赋能“零接触”产业,推动一批基于5G技术的“零接触”场景融合创新应用。

2.提升网络传输质量。加快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产业生态的营造,力争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成为涵盖骨干网、中小型网络,汇聚网络信息企业,兼顾网络互联基础业务和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业务部署的综合化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多点连通”,提高网络疏导效率,降低疏导成本,提升互联网线上办公、4K/8K高清视频、VR/AR等“零接触”服务的网络环境,有力推动“零接触”产业的发展。

3.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向“零接触”产业中线上购物、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线上金融服务等众多互联网线上应用场景,加快在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积极布局大型绿色数据中心,推动部署集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数据中心,满足“零接触”产业对数据中心算力的需求。

(二)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1.加快企业主体培育。通过“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促进互联网+等新业态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日益壮大科技企业集群。2020年我市新认定杭州昊美科技有限公司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39家,占总数的24.88%。2020年我市新认定杭州健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和高技术服务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8家,占新认定总数的45.82%。通过梯次企业主体培育,有效地增加了我市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不断增强各行业非实体化运营的能力。

2.支持企业研发能力提升。通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身研发能力。2020年,我市认定“古点网络自然语言处理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403家单位为2020年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经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向省科技厅推荐杭州城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等236家企业作为2020年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单位。通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加速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视觉等新兴技术,进一步为我市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创新消费终端数字化赋能

1.优化政策指导。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特色优势,加快布局以数字基建为核心的新基建,全面赋能和推进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推动出台《杭州市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六新”发展行动方案》。今年1月底,杭州市被省里列入首批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发布“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从加速建立城市无人交通系统、加快培育“宅经济”产品、做强做优互联网教育和在线办公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无人配送产业、推动智慧医联网应用等多个方面,描绘了未来杭州“零接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2.培育快递新模式新业态。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培育快递全产业链为目标,不断推动快递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快递消费新增点,完善快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推进智能末端配送设施覆盖,加快推动无人配送先行先试和商业化落地。推进阿里巴巴双创示范基地菜鸟驿站智慧校园物流项目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末端“最后一公里”物流产品和模式,形成一套“实体站点+系统平台+智能设备”的高效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并从校园逐步向社区末端复制拓展为智能快递柜、无人车、自助出库高拍仪、自助寄件机、云监控、电子面单、用户端APP等智能设施设备应用和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了最佳输出场景,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建设智慧校园驿站超过3000家;特别是无人车在校园末端“最后一公里”场景的应用,实现了无人车技术与快递末端业务场景的深入融合,进一步探索了无人车的商业应用场景,为无人配送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经验积累与技术支撑。

3.推动新零售业态发展。贯彻落实《杭州市新零售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大力推进零售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促进网络消费、保障市场供应、丰富居家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盒马鲜生18个门店每天为约5万杭州家庭提供新鲜的食材,目前配送时效在1小时内;叮咚买菜通过产地直采+前置仓配货+29分钟送菜上门,为用户提供健康便捷的买菜服务,业务覆盖了杭州市10个区的近3200个小区,服务近30万市民;永辉超市杭州地区门店25家覆盖约1500个小区,服务近50万市民。2020年我们积极推行建立了800余个“社区便民自提点”,优化线上服务实现无接触配送,成为智能快递柜的有效补充。今年以来“便民自提点”继续在各大写字楼、社区等实施,减少人员接触集聚,优化线上服务,有效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4.积极谋划打造国际新型消费城市。根据省级相关部门积极打造新型消费城市、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等要求,开展杭州市打造新型消费城市研究工作,在认真分析杭州市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实物消费场景数字化、拓展“云体验”服务消费新空间、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等举措建议。全市已建成数字生活新服务应用场景27个,在建数字生活新服务应用场景30个。其中“安心找家政”“智慧校园”“多游一小时”“数字公交”“未来社区”“一码就医”“食安慧眼”等应用场景都已发挥数字生活服务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局将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我市“数字第一城”的产业特点,加大力度支持互联网线上经济,大力发展“零接触”产业。

1.进一步完善企业主体培育。进一步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国高企”和“省科小”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转型升级攻坚指标之一。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制造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鼓励投资引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重点扶持一批科研实力较强和市场前景广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集群。

2.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不断夯实我市科技企业研发能力。

3.进一步推进杭州市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围绕“婴育、教育、就业居住、文化、体育、旅游、医疗、养老、救助、交通、家政”等12个社会事业领域,推动社会事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水平全面提升,同时发挥市场的力量,实现数字化便民的目标。细化场景,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要求,选取具体场景,提炼特色做法,打造典型案例,为全省数字生活新服务工作提供“杭州经验”“杭州样板”。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杭州市商务局

202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