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加“数”赋能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时间:2021-10-15 14:32      来源:嵊州市府办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嵊州市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速推进区块链赋能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全市149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社会评价”全流程监管能力,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全流程信息公开,保障9万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再升级。该市校园食品安全实现连续五年零事故,群众满意率达99.35%。

一、织密监管“数字网”实现归集信息全面。开发“校食安”数字化监管应用模块,率先接入省公共数据平台、浙食链、众食安、校园云守护等省市县三级系统,向下归集生产基地、检测中心、配送储运、学校食堂等全场景数据,横向打通市场监管、教育、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公安、大数据、气象等8个部门系统,并根据学校、企业、部门、师生、家长各方主体需求,构建食品溯源、场景监控、风险预警、协同监管、家校互动、信用管理等子模块,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数据共享。目前,已打通线上系统12个、线下场景301个,接通视频监控400路,归集数据类型120类、200余万条,上线子模块42个。全场景应用图像采集、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测、卫星定位等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可视“物联网”。通过AI神经网络技术智能识别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安全隐患,实时预警责任单位和监管部门,实现全程可视监管、智能预警。目前,已感测违规行为及异常状态15.1万次,AI识别并推送预警信息3716条。

二、赋码加密“溯源网”实现公开信息保真。改变食品源头及过程信息人工录入、纸质审核传统模式,延伸“浙食链”溯源码应用维度,对每批次校园食品实行赋码,及时记录票据凭证、检测报告、配送路线、存放位置、加工过程、图像视频等数据,实现全品类赋码上链。同时,编制追溯信息基础格式、数据交换与传输接口规范等规则,通过链式存储结构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对溯源码信息上链加密,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在此基础上,通过溯源码串联上下游主体,构建责任传导链条。上游落实生产基地及供货企业首站负责制,对产地日期、有效期限等食品源头信息进行“批批赋码”;中游落实检测中心及配送企业“进出扫码”责任,检测报告、配送路线等过程信息自动录码上链;末端落实学校食堂“扫码验收”责任,精准核实上游主体证照及食品相关信息,确保全链条无缝对接。目前,已实现日均500个品类校园食品百分百溯源、数据百分百上链。

三、构建完善“公开网”实现家校信息互动。以浙江政务服务网、嵊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嵊州市教体网、各学校网站和食堂信息公开专栏及电子显示屏为食堂信息公开阵地,定期主动公开各类政策文件、采购信息、食堂信息、健康饮食宣传等内容,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拓宽了食堂信息公开的渠道。在“浙里办”APP及微信小程序开通家校互动子模块,实时公示食品溯源数据、学生就餐视频、食谱营养成分、校长陪餐记录等信息,家长、师生可线上反馈食品安全问题、案件线索、意见建议;以“你点我检进校园”“校园食品安全大轮训”等活动为载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截至目前,已接收各类意见建议1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