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16/2020-2566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8-07 | |
发布单位: | 市教育局 | 主题分类: |
类 别:A
杭教提〔2020〕69号
签发人:沈建平
民进杭州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杭州职业教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第320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2019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印发《杭州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计划》,服务借力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杭州职业教育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高质量特色发展道路,为杭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满足了杭州市民对美好职业教育的需求。
一、展示发展成果,优化职业教育规划
1.加强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市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突出成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优秀毕业生典型和德育工作特色等方面,开展职教宣传工作,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民生、内涵、创新、课改、文化五个内涵建设品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实施产教融合工程,现代学徒制国家级试点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一批验收;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试点学校6所,招生规模全省第一;每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数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数十万名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2.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我市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 建设工程,与国科大、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支持建设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吸引更多国际一流大学、长三角“双一流”高校及科研资源来杭合作办学。加强对各类职教资源统筹,做好中策职校校区调整和美术职校新校区配置工作,推进中策职校康桥校区建设。
3.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我市中职学校依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适时调整专业,着力建设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的专业,主动对接杭州“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新制造业计划的发展需求。如中策职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培养现代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开元商贸职校开设移动商务专业,对接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二、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
1.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人才国际化工作作了顶层设计。建立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分类管理制度,对高技能人才出国参加技能大赛、国际交流提供便利服务。2017年,我市首次选派了包括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在内的22名技能人才赴德国学习培训。
2.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与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到“一带一路”国家举办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我市电子商务等优势专业,实施“援外培训”项目。杭科院接收了来自南非71名学生来校学习电子商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广告设计,积极谋划与南非院校合作建立“丝路学院”。
3.加强与长三角兄弟学校合作。2018年年底,长三角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安徽国际商务、浙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等职教集团成立。我市中职学校有4所加入长三角电子信息职教集团,4所加入长三角软件职教集团、6所加入长三角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职教集团,2所加入长三角国际商务职教集团。推荐中策职校高志刚校长加入长三角“名校长工作室”,积极参与工作室共享平台建设。
三、完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工作
1.做好产教融合顶层设计。2012年,我市颁发《关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三个实施办法”以及“五个指导意见”。2014年,成立全市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暨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2月,市政府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
2.全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程建设。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20个校企合作共同体、10个职业教育集团、50个教学实训车间和30个技能名师工作室。学校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并形成了特色做法。
3.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国家级试点。2015年,我市申报的“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同意,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调研指导、培育试点项目、加强标准建设和课题研究等措施,推进试点工作,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第一批验收。目前,我市已建成100家市级校外实习基地、23个行业性职教集团、1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55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
四、创新培养模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1.完善中职学校招生制度。目前,我市主城区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学校的形式是提前自主招生和集中统一招生。2014年起,市区中职学校推出了五年制班的提前自主招生政策,初中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来选择报考普高或中职学校。2019年,我市共有9所中职与黔东南州、云南滇西、湖北巴东合作培养中职学生,招收22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来杭就读中职学校。
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近年来,杭州中职打造“三名工程”,开展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新锐教师等培训,逐步构建20所杭派教法基地学校,推动区域教师的集群式发展。2019年,中职名师培育项目38名学员走进上海同济大学;我市先后在华东师大、清华大学以及德国、芬兰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杭州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总体部署和要求,致力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通的深入推进、优质职教资源扩张、职业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改革,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一是统筹布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做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文章,按“一校一策”支持市属高校争创一流。建好做强每一所中职学校,重点打造3所全国一流技师学院、10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鼓励中职学校争创全国一流。主动融入沪嘉杭金科创走廊,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协作。支持杭职院“高职名校”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支持杭科院“创一流”内涵建设。加快推进中策职校大江东分校和钱塘新区职教小镇建设,推进交通职高笕桥校区、电子职校双桥校区前期建设。
二是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水平。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职业教育开展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主动争取与上海等城市名校联合办学、交叉任职和结对共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职业院校携手企业与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建设一批“丝路学院”。加强长三角领军人才梯队建设,落实《2019-2021年第四轮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训方案》,做好联合培训工作。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学合作育人。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汇聚发展新动能。努力破解人才互通不畅、校企供需信息不对称、合作动力机制缺乏等瓶颈问题。引导高校结合杭州市产业发展需求,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市产教融合研究院。继续推进我市中职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体、示范性职教集团等建设项目的考核验收。
四是探索创新合作办学机制。加强国家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稳步实施“1+X”证书试点制度建设,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引领创新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继续完善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适当放宽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从教的条件,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教学名师。
贵委在提案中部分建议如“发布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拓展跨区招生方案”和“促进师资培养与人才流动”等建议极具专业性和针对性,也很有前瞻性,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与我局正在着力推进的几项工作不谋而合。我局将继续加强与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联合市发改委、编办、人社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李敏 电话:87061325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