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16/2020-25657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8-07
发布单位: 市教育局 主题分类:
关于杭州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临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08-07 22:30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类  别:A

杭教提〔2020〕15号

签发人:沈建平


胡志坚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从初中教育阶段开始设置精神卫生课的建议》(临1号)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对此,杭州市教育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为青少年构筑健康的心理安全网络。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发展路径

我局于2006年制定《杭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杭教宣〔2016〕6号),整体规划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8年,与市卫计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的通知》(杭教德体卫艺〔2018〕11号),加强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近两年,根据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及中小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达标工作的布置要求,积极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按省标准建设到位,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实现100%达标建设目标。

二、落实师资力量,架构培训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成功开展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为此,我局通过四条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开展全员C证培训。组织各地各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员C证培训,目前杭州教师持证率超90%。二是开展专职心理教师的A证和B证培训,使更多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走上心理辅导的专业岗位,2019年100余人获得B证。三是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站教研大组活动,在心理辅导课程、生涯指导、青春期教育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活动。四是开展骨干心理教师督导培训。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第二期专业督导培训和认证,激励骨干心理教师在专业方面进一步成长,突破瓶颈期,也为明年的杭州督导分站活动做前期铺垫。

三、做好课程覆盖,提升心理辅导课质量

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直接的教育载体。我局要求各地各校有机统整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活动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班会课等活动,通过课时折算等方式,按照每班每月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的要求,按学期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各校各年级按要求开齐开足心理辅导课。规范配备心理健康教材。2019年秋季起,要求实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全覆盖,人手一册配齐经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并列入年度选用教材推荐目录的心理健康教材。

四、完善心理热线,织密援助网络

充分发挥“杭州市学生心理热线”作用,通过电话辅导、面对面个案辅导等形式为全体中小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迄今已服务1.7万人次,对学校的心育工作形成有益的补充。带动各区、县(市)建立校外心理援助中心、心理热线。通过推进心理援助中心和热线建设,及时发现并帮助有问题倾向的学生排解情绪,协助家长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困惑。

尽管我局及各地各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工作上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由于受到大的社会环境及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忽视。对此,我局将结合您的有关建议,积极推动已有课程的落实落细,扎实有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辅导站工程

1. 建立健全市级优秀心理辅导站复核机制。修订杭州市心理辅导优秀站评定办法,鼓励条件成熟的心理辅导站创建浙江省一级心理辅导站,计划每年创建至少4所;完善良好政策环境,扶持心理品牌学校争创全国特色校,每批次至少1所。将学校心理辅导机构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硬件标配,在杭州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站的使用率,促进内涵发展。

2.实施学校品牌培育工程。引导学校培育心理特色,形成“一校一品”。通过每年自主申报、筛选,专家组派驻(心育专家+宣传专家),协助区域、学校提炼心育特色。每月开展一期“小而专”心育典型报道,从特色示范校、一级站开始,以学校为单位主动开展多媒体推介、多平台推广。

(二)进一步强化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心理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依托浙江省心理持证教师体系,进一步支持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证普及;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B证和A证培训,形成心理教师队伍的合理梯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拔尖人才培养,强化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心育名师工作室,培育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师、骨干人才。

2.丰富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分层分类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展“初心计划”,组建第二轮新教师成长互助小组;结合新锐教师培养工程,强化心理教师中坚力量培养;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资源,组织高端、序列化心理教师研训活动,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服务体系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求各地各校有机统整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活动课、选修课,按照每班每月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的要求,确保各校各年级按要求开齐开足心理辅导课。依法依规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运用好目前现有的北师大版本和浙江省出版社的两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全覆盖。

2.落实学校心理常规工作。提高心理辅导室及各功能室使用效能,日常使用记录、咨询记录应完整规范。在学生心理危机高发时段,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整合开展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营造关爱心理、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

3.优化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提高心理筛查的科学性、针对性,强化心理访谈的有效性、规范性,充分利用心理预警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优化筛查程序,最大程度、及早识别心理危机学生,建立干预方案。要求各地整合教育、卫生等多方优质资源,建立并完善心理危机应急的专业队伍,针对本地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开展多层面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援助。

“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总书记对教育的嘱托,更是我们教育的使命和追求。我们将切实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围绕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发展的工作目标,培养具有“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品质的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叶春     电话:87062221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