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16/2020-25659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0-08-21 | |
发布单位: | 市教育局 | 主题分类: | 教育 |
类 别:A
杭教提〔2020〕44号
签发人:沈建平
何艳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建设的建议》(第80号)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互联网+教育建设基本情况
2015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以发展教育信息化为制高点,贯彻实施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两库三平台”等系列数据库及应用支撑平台全面建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018年,为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转型升级,推进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制定并出台了《杭州教育信息化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加强教育数据整合,开展大数据挖掘及分析利用;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与学的模式创新;完善业务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管理质量;强化层级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支撑保障能力等五个主要任务,分十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实施。
完成校校通提速升级工作。根据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性能,省到设区市骨干网带宽拓宽至5G,设区市到县(市、区),县(市、区)到校接入网带宽不低于2.5G” 。杭州市对接省网设备目前已经完成提速并达到5G,目前教育网至各直属学校、区(县、市)的线路带宽提速已经完成,对40个直属单位及学校(校区)、10个区县配套高性能设备完成了全面提速升级,即2.5G光纤接入,万兆上联传输。
开展本市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实施计划》的通知(浙教办技〔2018〕81号)要求,开展本市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全市教育系统的融合创新。市教育局于2019年开展了本地区IPv6的规划建设工作。制定全省统一规划的杭州市教育系统IPv6地址规划,已分配到各区、县(市)教育局(教卫局、社发局)。杭州教育城域网骨干设备、市属学校基本完成网络设施改造,具备IPv6运行基本条件。杭州市教育网IPv6业务开展建设改造工作,实现了杭州教育网及重要业务系统的双栈服务和域名系统的升级改造。
二、强化“互联网+”效应,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
1.全面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学校积极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探索,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方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符合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应用实际,并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家校联系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杭州市共建成3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
2.落实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民生实事,切实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杭州已有219所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其中富阳区、萧山区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在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9年典型案例中,我市桐庐县教育局和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在内的17所学校共20个案例榜上有名。
3.“名师公开课”实现优课全覆盖。“名师公开课”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完成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学科近724节精品课程,并联合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华数互动电视平台互联网平台、杭州网、葫芦网等电视网络渠道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迄今点击量逾一亿人次。2018年起,“名师公开课”调整为微课版,已完成各类微课310节。
作为“名师公开课”主要共享平台之一的“杭州美好教育”平台,目前开设有“名师公开课”“教育追梦人”“名家讲堂”“职教金课”“名校有约”等多个栏目,涉及学科教学、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内容,在疫情期间还特别增设了适合家长、师生的“抗疫心理微课”等栏目。在本次“停课不停学”期间的远程教学过程中,“杭州美好教育”平台总访问量达1303.2万次,切实发挥了我市“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4.开展微课程定制开发和浙江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基地学校建设工作。杭州市自2014年起,在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组织开展了微课程定制开发、浙江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基地学校建设、网络同步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杭州市共有639门微课程被浙江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收录,点击播放次数达到257万多,排名全省前列。更有44所中小学参与浙江省数字资源应用实践基地校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课程总数达到669节,精品课程320节,直播课程达到349节。
5.净化环境,全面管理教育APP进校园。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2019年2月,杭州市教育局办公室转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直属高中和区、县(市)对区域内学校进行排查,并上报校园学习类APP使用情况调查表。一经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有害身心健康和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坚决杜绝有害APP进入校园。同时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要求各校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先审”“先审后用”“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四条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使用的学习类APP纳入统一管理,未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切实保障学生信息和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三、推进智慧应用,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1.保障推进幼儿园、小学入学“无纸化报名”工作,包括杭州市区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学报名和杭州市小学一年级入学报名,并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保房管局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的长效机制。
2.开展市区民办初中报名和录取查询,普通高中录取直播,初中学校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教师招考成绩查询等工作。以上各项民生服务系统运行期间,家长学生的实际访问量达到550万次,群众受益面广,达到惠民利民目标,有效提升了社会满意度评价。
3.沉淀教育大数据,集成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无纸化报名、杭州家校APP、杭州教育网站群、教师职称评审、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杭州美好教育等覆盖教学、管理、服务的高质量应用。形成按需服务、动态拓展和安全管理的支撑环境,依托大数据中心开发各类应用,统一开展数据共享及服务,并定期做好数据整合和数据验证等工作,确保全市教育大数据高质量归集和共享。
四、下一步重点措施
您在提案中对推进“互联网+教育”提出很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参考和吸收,并有针对性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智能化公共在线平台的建设。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设备、数字教育资源等建设,创建良好的远程教育教学环境。协调社会网络运营商资源,加大农村网络环境建设,尤其是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公益辅助,让困难家庭学生也能更好享受信息社会发展成果。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杭州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平台资源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教学综合平台的应用性研发,如针对线上教学存在作业批改、互动反馈麻烦等问题,进行技术研发,让线上教学更便捷,更有效。
二是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机制。结合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系统开发全学段全学科线上教学资源,包括课堂实录、作业资源、阅读材料、配套实验等,并积极探究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共享机制,通过机制调动学校及优秀教师投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中来,引导学校和教师探索在线教育方式、方法,丰富其形态及内涵,吸引广大师生在线学习,也可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线上教学,随时交流调整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
三是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改革。在网络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内容,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从而让网络教学逐步从技术支撑的教学活动转向技术与情感共同支撑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积极探索线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推进方式,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切入点,针对线上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学情,科学设计评价目标和评价样例,让每位老师和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线上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要求,设计线上学习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帮助老师精准了解每位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是推进学校多维教学空间的建设。继续教育培训、教研活动等不断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培训、加强线上教学指导培训与教研。学校信息技术课可加强学生线上学习的指导。家长学校加强线上教学的宣传,提高家长认识,保证学生必要的学习条件,做好家庭督促、指导等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娄丹敏 电话:85813397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