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16/2020-2566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8-19
发布单位: 市教育局 主题分类: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32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0-08-19 23:52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类  别:A

杭教提〔2020〕65号

签发人:沈建平


民进杭州市委会:

贵会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系统化的支持干预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第325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团市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会办,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杭州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保障工作。

一、强化领导,心理服务组织体系完备

目前,我局设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分管副局长任主任,职能业务处室处长和教科院院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在市教科院。办公室由教科院分管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分别任正副主任,成员由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室组成。办公室组建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各区、县(市)教育部门都建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办公室,负责所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校、区、市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目前市教科院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2名,中小学校持有A证教师306名,B证教师2425名,C证教师63523名,C证持有占比94.2%,全市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222所,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92名。

二、建强阵地,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我市于2008年成立杭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创立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围绕青少年成长发展、生活情感、就业创业、心理关爱、助学帮困、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开通了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就业创业支持、未成年人维权等9大类公益服务分线,并以专业化服务为基础,为青年成长发展、就业创业、心理疏导、婚恋交友等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同时各区、县(市)成立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聘请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定期通过讲座、电话咨询、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市第七人民医院成立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开通学生就医便捷通道,确保学生患者及时得到专业评估和干预。市卫健委与市妇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成长大讲堂”系列线上讲座,围绕家庭亲子关系如何改善、孩子的自控力如何培养、孩子情绪行为问题如何矫正等开展,仅5月份的累计访问量就达31784次,累计听众7336人。

三、信息互通,做好心理异常的早干预

教育与卫生健康部门主动对接,利用学校公共卫生会商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和责任落实,实现工作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全市中小学参照《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进一步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筛查和干预工作。针对复学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选用PHQ-9、GAD-7等信效度良好的量表,科学规范开展筛查及访谈,在疫情防控期间,全面完成对心理高危学生的筛查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报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市卫健委要求设有精神科的省、市级在杭医院,在接诊到学生精神障碍患者时,除及时告知监护人外,还要向教育部门进行通报,共同做好医治和防范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相关建议,立足杭州教育实际,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完备学校健康课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深度融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分类分层要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按照教育部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有机统整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活动课、选修课等,按照每班每月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的要求,确保各校各年级按要求开齐开足心理辅导课。运用好目前现有的北师大版本和浙江省出版社两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公开课、创优课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二是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心理教育合力。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科学、理性、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家长学校总校建设,督促家长学校发挥实效,发掘家庭教育好案例、好经验,开发分层分类家庭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整合社区及高校等社会帮扶资源,创新形式开展深入的家校互动。

三是加强医教结合,完善心理干预体系。市教育局将会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在原有各地开展的教卫试点合作的基础上,依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专业医疗力量,拟成立“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干预与研究中心”,形成教卫结合的应急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心理危机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升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接下来市教育局还将出台新一轮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全面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督导网络,培育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全面推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四是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切实减轻课业负担。通过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推出公民办招生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切实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导向;大力创新、积极探索、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工作,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实践;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特别是加强文化类培训机构规范培训内容的监管,杜绝超范围、提前教学等不规范培训。

五是完善各种教育载体,开展有益身心健康活动。创新形式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好选修课、拓展性课程时段。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推进普及型艺术活动,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书香征文、动漫绘画、书画作品、篆刻剪纸、陶艺等比赛活动。推进第二课堂场馆“一馆一课程”建设,开发更多具有体验参与特征的艺术课程,吸引中小学生参观学习;鼓励中小学校加大“校馆”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发、开设更多艺术类选修课程,让艺术滋润学生心灵,让身心在美好的事物中浸润。

衷心感谢贵会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叶春          电话:87062221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8月9日